生产力的作用及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方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作用的探讨(1)
“生产力当然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它事实上只决定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效率。”可见劳动生产力的作用,就是发展和提高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效率!劳动生产力的规律是:“有用劳动成为较富或较贫的产品源泉与有用劳动的生产力的提高或降低成正比。”由此可见,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生产活动的效率,生产效率一旦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数量就增加了,所以,提高生产力的结果就是产品数量的增加!在工业生产中是这样,在农业生产中也是这样,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是这样,在生产资料的生产中也是这样。因为,正像产品不管社会形式多么的不同,不管社会发展程度多么的不同,产品始终就是产品一样,生产力也不管社会形式多么的不同,不管社会发展程度多么的不同,生产力始终是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所以,任何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力也只能是发展和提高有用的具体的劳动的生产力!原始社会是这样,现代社会也是这样,资本主义制度下是这样,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制度下也是这样。由此可见,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标志着社会的发展!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马克思发现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和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束缚生产力的桎梏的时候,社会革命就要解除这种束缚继续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自然规律!既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历史上的生产力发展的形式,那么,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永恒的存在下去!这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
人类是怎样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呢?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11章到13章阐述了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方法。
第一,协作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作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叫做协作。人的劳动通过协作,不仅提高了个人的生产力,而且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且不说由于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在大多数生产劳动中,单是社会接触就会引起竞争心和特有的精力振奋,从而提高每个人的个人工作效率。和同样数量的单干的个人工作日的总和比较起来,结合工作日可以生产更多的使用价值,因而可以减少生产一定效用所必要的劳动时间。不论在一定的情况下结合工作日怎样达到生产力的这种提高:是由于提高劳动的机械力,是由于扩大这种力量在空间上的作用范围,是由于与生产规模相比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场所,是由于在紧急时期短时间内动用大量劳动,是由于激发个人的竞争心和集中他们的精力,是由于是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多面性,是由于同时进行不同的操作,是由于共同使用生产资料而达到节约,是由于使个人劳动具有社会平均劳动的性质,在所有这些情形下,结合工作日的特殊生产力都是劳动的社会生产力或社会劳动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由协作本身产生的。劳动者在有计划地同别人共同工作中,摆脱了他的个人局限,并发挥出他的种属能力。
第二,分工和工场手工业
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在工场手工业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态。工场手工业以两种方式产生。一种是,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工人联合在一个工场里,产品必须经过这些工人之手才能最后制成。另一种是,许多从事同一个或同一类工作的手工业者同时在同一个工场里共同劳动。这里是最简单的协作。每个这样的手工业者(可能带一两个帮工)都制造整个产品,因而顺序地完成制造这一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操作。他仍然按照原有的手工业方式进行劳动。但是外部情况很快促使人们按照另一种方式来利用集中在同一场所的工人和他们同时进行劳动。例如,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大量完成的产品这种情况就是如此。于是劳动有了分工。各种操作不再由同一个手工业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完成,而是分离开来,孤立起来,在空间上并列在一起,每一种操作分配给一个手工业者,全部操作由协作工人同时进行。这种偶然的分工一再重复,显示出它特有的优越性,并渐渐地固定为系统的分工。产品从一个要完成许多种操作的独立手工业者个人的产品,变成了不断地只完成同一种局部操作的各个手工业者的联合体的社会产品。必须清楚,这种分工是一种特殊的协作,它的许多优越性都是由协作的一般性质产生的,而不是由协作的这种特殊形式产生的。与独立的手工业比较,在较短时间内能生产出较多的东西,或者说劳动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艺,而且也取决于他的工具的完善程度。工具形式变化的方向是根据从工具原来形式带来的特殊困难中得出的经验决定的。劳动工具的分化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是工场手工业的特征,前者使同类工具获得了适合于每种特殊用途的特殊的固定形式,后者是每种这样的特殊的工具只有在专门的局部工人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工场手工业时期通过劳动工具适合于局部工人的专门的特殊职能,使劳动工具简化、改进和多样化。这样,工场手工业时期也就同时制造了机器的物质条件之一,因为机器就是由许多简单工具结合而成的。总而言之,工场手工业分工通过手工业活动的分解,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局部工人的形成及局部工人在一个总机构中的分组和结合,造成了社会生产过程得质的划分和量的比例,从而造成了社会劳动的一定组织,这样就同时发展了新的、社会的劳动生产力。
第三,机器和大工业
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装置,工具机或工作机。发动机是整个机构的动力。它或者产生自己的动力,如蒸汽机、电磁机等;或者接受外部某种现成的自然力的推动,如水车受落差水推动,风磨受风推动等。传动机由飞轮、转轴、齿轮、涡轮、杆、绳索、皮带、联结装置以及各种各样的附件组成。它调节运动,在必要时改变运动的形式(例如把垂直运动变为圆形运动),把运动分配并传动到工具机上。机构的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仅仅是把运动传给工作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作机,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工具机是这样一种机构,在它取得适当的运动后,用自己的工具来完成过去工人用类似的工具所完成的哪些操作。一旦人不再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只是作为动力作用于工具机,人的肌肉充当动力的现象就成为偶然的了,人就可以被风、水、蒸汽等等代替了。劳动资料取得机器这种物质存在方式,要求以自然力来代替人力,以自觉应用自然科学来代替从经验中得出的成规。在工场手工业中,社会劳动过程的组织纯粹是主观的,是局部工人的结合;在机器体系中,大工业具有完全客观的生产机体,这个机体作为现成的物质生产条件出现在工人面前。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机器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力,而且减轻了人的劳动。总而言之,机器的生产作用范围越是比工具大,它的无偿服务的范围也就越是比工具大。只是在大工业中,人才学会让自己过去的、已经物化的劳动产品大规模地、像自然力那样无偿地发生作用。
毫无疑问,提高劳动生产力的方法是资本主义最大的成果,资本主义用这个方法为赚钱服务,结果造成了社会生产的热病似的发展,无产阶级一但夺取政权最根本的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为自己创造幸福的自由的生存环境!这就是无产阶级要消灭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的原因!
劳动者201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