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略要素(本文摘编自《思维方法高级教程》,文章题目为摘编者所加)
战略思维方法的另一个名称是战略要素分析法。为了保证战略思维更加严密,我们必须找出与实际战略问题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有其他事物,这些相关事物被概念化以后就被称作相关战略要素。一个较好的战略方案必须有较好的关于战略要素的认识和描述。我们可以从概念性、全面性、变化性、层次性、可度量性这五个方面加深理解战略要素的含义。
一、战略要素的概念性
根据定义,战略要素已经不是所感知到的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感知到的事物所形成的概念。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由于未真正注意到这种区别而导致思维偏差。
第一种情况是,虽然对不同的事物所形成的概念必然不同,但是,对同一个事物未必只能形成同一个概念。比如,同一个事物既可以是某一个上层概念的外延,也可以同时是另一个上层概念的外延。因此,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看,同一个事物有可能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战略要素。
例如,王强是一个我们能感知到的活生生的人,他有他的性格,他有他的爱好,他有他的擅长,他有他的弱点。当他成了一名工人,成了企业劳动力概念的一个外延时,他就是我们思考企业问题时的一个战略要素,他在工作时间内就只能发扬与企业要求一致的特点以及抑制与企业要求不一致的特点;如果他同时也是一名军事预备役人员,他就也是我们思考军事问题时的一个战略要素,他还需要具备军事行动所要求的素质。当王强是不同的概念的外延时,调动或改变王强的方法就不同。作为企业战略要素,用工合同和谈判可能是调动或改变王强行为的主要方法;作为军事战略要素,军事条例和命令可能是调动或改变王强行为的主要方法。
第二种情况是,某个事物就在眼前,但由于没能形成相应的概念,这个事物就没有被囊括在战略要素组合中。
例如,某企业的某个经销商的主要职能是销售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如果我们没有在概念上也把那个经销商认定为帮我们的企业收集竞争者信息的情报员,并根据这种概念给予经销商功能性价格折扣,该经销商就不是我们的情报信息系统的战略要素。
第三种情况是,某个事物有了相应概念,它也已经是战略要素之一,但由于概念不准确、不适合,导致这个战略要素在战略方案中效用较差。
例如,一些企业家已经是某大学思考发展战略时的战略要素,该大学给予这些企业家的概念是顾问或名誉教授,但企业家们并没有发挥出大学所期望的作用。后来重新给企业家们界定了概念,将他们视为大学董事,结果双方的合作在大学的发展战略中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战略要素的含义,那么在确定战略要素时,就不但关注事物本身,还会关注代表该事物的概念。能够给特定事物创造出合适的概念,经常能展现出战略思维的奇妙力量。
二、战略要素的全面性
战略要素是一个组合,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战略思维时必须找全相关战略要素。
战略要素的全面性要求也很重要。遗漏战略要素其实就是无视将发挥作用的一些现实事物,等行为结果不同于预期了,我们往往还不知原因何在。
为了找全战略要素,我们先要克服三种由传统抽象思维带来的习惯性错误。战略思维不同于做科学研究时的抽象思维,后者为了思维的简便,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忽略许多相关因素,这就是所有的科学理论都公开或暗含或多或少的假设前提的原因。对于科学理论的这种做法人们能够容忍,因为人们不期望直接用理论解决全部现实问题。人们对战略思维的期望则全然不同,战略思维将直接引导人们的各种实际行为,评价战略思维好坏的唯一标准是行为结束时的结果与行动开始前的预期的对照。
抽象思维为了便利性而经常忽略许多相关因素的第一种情况是,抽象思维虽然也强调要找全相关因素,但其判断全与不全的标准是所有因素相互之间要具有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具有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相关因素不能漏掉,不具有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因素就要舍掉。换句话说,可以被画进逻辑树的因素就是抽象思维要处理的全部因素(参阅《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五章)。
战略思维也不会漏掉具有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要素,但战略思维不限于具有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要素,许多无法与其它并列因素一起做进一步归纳或传统综合的因素,也是战略要素。
例如,武器、军事制度、国民价值观这三个因素,在传统抽象思维看来就无法或无必要进一步归纳共同性,从而确定三者之间的特殊与特殊的演绎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它们的共同性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演绎关系(请读者再温习《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五章第二节和第四节、第七章第七节);另外,武器、军事制度、国民价值观这三个因素,在传统抽象思维看来也无法或无必要综合成一个有实际意义的整体,因此也无法建立三者之间的部分与部分的综合关系,以及它们分别与它们的综合体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综合关系(请读者再温习《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五章第三节和第四节、第七章第七节)。
尽管它们不一定存在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但从战略思维方法的角度看它们都是重要的战略要素。战略思维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视作格局关系,并直接考察它们在各个时点的数量属性的对应关系,从而发现它们之间变化的规律性。传统抽象思维虽然也有考察各因素之间数量属性关系的内容,但传统抽象思维只能对具有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因素做数量关系的考察(请读者温习《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六节和第七节)。
抽象思维为了便利性而经常忽略许多相关因素的第二种情况是,抽象思维经常以最大限度地追求“本质”为最高境界,面对现实问题也突出强调抓“纲”,认为“纲举则目张”。这是一种因为无法应对众多因素同时变化和快速变化的情形而抓大放小的巧妙办法。巧是巧,但它只能是在很高的粗略容忍度的和缓慢容忍度的前提下才能够去处理现实问题。在当今各种因素或要素速变、巨变、共变的时代,它的误差和迟缓越来越难以容忍。这种追求“本质”的思维比起那些乱无头绪和经常抓小丢大的思维,比如形象思维,当然是进步;但比起追求既抓大又抓小的思维,比如科学具象思维和战略思维,则毫无先进性可言。
例如,抽象思维为了追求事物的本质,总有一种不停地进行归纳的倾向,比如有五个因素摆在那里,我们本来可以按照战略思维的要求去仔细观察这个五个因素的各种特征共同变化的过程,但习惯和擅长抽象思维的人往往有一种冲动,把观察的焦点放在从五个因素的各种特征中寻找这五个因素都同时具备的共同特征,一旦找到了共同特征(就是所谓的本质),就又把焦点仅仅放在观察这个共同特征的变化过程,并且经常毫不犹豫地用这个共同特征的变化规律来代表全部特征的变化规律,至少是放松了对全部特征的变化规律的追求。完成了这个思维过程以后,他往往内心充满喜悦,认为自己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再例如,同样是由于这种过度追求事物本质的倾向,抽象思维喜欢将众多因素归类合并,以减少思维时相关因素的数量。 比如某部队某排有三门炮,摆在三个不同的位置,从战略思维方法的角度看,这三门炮由于位置的不同可能应该被视为三个不同的战略要素。但抽象思维通常的做法是把它们看作同属一个排的炮,仅仅是思维时的一个战略要素。
抽象思维为了便利性而经常忽略许多相关因素的第三种情况是,严谨的抽象思维不能容忍概念与概念之间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叠加的情况(参阅《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四章第五节),因为那会给在抽象思维框架内进一步确定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数量属性关系带来困难(参阅《思维方法高级教程》第六章第五节、第六节)。战略思维运用数量关系格局则既可以考察概念与概念之间不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叠加的情况,也可以考察概念与概念之间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叠加的情况,并且在信息处理能力许可的情形下战略思维还鼓励一定程度内的战略要素的相互交叉和相互叠加。例如,在传统医院,设备和人员是严格按照科室划分和管理的,不存在交叉和叠加的情形。但在现代医院,由于具备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导管微创手术的设备和人员就成为许多传统科室共同管理的对象,在医院的总体战略考量中,就成了多次被叠加在许多科室的战略要素。另外,在企业面对个性化需求的柔性生产系统中,以及在现代军事系统中,大量出现相互交叉、相互叠加的战略要素都已经成为战略思维的常态。
上面谈及的是传统抽象思维对找全战略要素的三种习惯性干扰。除此之外,为了找全战略要素,还有一些需要格外引起注意的方面:
一是注意战略要素的有形与无形之分。有些事物是有形的,有些事物是无形的,同样,有些战略要素是有形的,有些战略要素是无形的。人们最容易忽略的恰恰是那些无形战略要素。例如,一套新型武器系统很快会引起关注,一种新的指挥体制则只会缓慢地被注意甚至被忽略。
二是注意对战略实施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新的战略要素具有高度敏感性。我们在第十一章中将了解到,形成战略方案并不意味着战略思维的结束,因此,战略要素的完整性不仅是战略准备时的要务,战略实施中也须对可能出现的新要素格外敏感
至此,我们已经列举了许多条涉及找全战略要素的规则,它们分别能从不同的角度帮助我们判断确定战略要素的工作是否有大的纰漏。至于更多的关于找全战略要素的方法,已经涉及到确定战略要素的过程、步骤、程序,这是我们在第十一章程序型战略思维方法中要详细描述的内容。(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