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什么时候是个头,以前赚的钱这次都赔光了……”禽流感再次来袭,家禽养殖户们再次遭遇行业的“倒春寒”,损失惨重。2014年开年,H7N9禽流感疫情在浙江、广东等地卷土重来,多地陆续有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病例通报。受此影响,多地“鸡鸭无人问、禽市入寒冬”,禽类消费大幅减少,加之多地陆续关闭活禽市场,禽业企业再次面临“生死考验”。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表示,种养殖业容易遭受行业“黑天鹅”事件,如各种疫情、疫病的影响,零星、持续增加的患病人数更是导致人心惶惶,而疫情缺乏有效的控制,疫苗研发缓慢等更是增加了疫情扩散风险,也导致家禽养殖行业风险持续时间延长,企业备受资金、市场、疫情防控等多方面压力。
自2014年以来,H 7N 9禽流感呈高发态势。目前全国已经有100多例人感染病例,截至2月11日晚间,浙江省累计通报人感染H 7N 9禽流感病例81例,位居全国首位。为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先后暂停活禽交易,暂时关闭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区、花鸟市场禽鸟交易区,存量活禽和相关区域由市场方和卫生部门进行消毒防疫。
活禽交易市场的临时性或者永久性的关闭对家禽养殖户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当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养殖户也相对容易理解政府的难处,疫情高发、人流众多,临时性的关闭家禽交易市场确实是降低人感染病毒、控制疫情扩散的有效办法,不少市民对此举也是支持的态度。在疫情高发地区,活禽交易市场即使不关闭也是“有市无价”的状态。
但是,养殖户们的巨额损失仍然在持续扩大,交易市场的“一关了之”显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广东、浙江为国内活禽养殖的主要地区,因此目前所受到的冲击也最大。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2012年出栏家禽11.3亿只,占全国的10%,排名第二,其中黄羽肉鸡、水禽、肉鸽等产量排名全国第一,最主要的黄鸡出栏量达7亿只。2013年四月和十二月份的禽流感让当地养殖户们备受打击,黄鸡的批发价在2013年四月份的5-6元每公斤到五月份则跌到2年每公斤,远远低于养殖户们付出的平均成本,而一些养殖走地鸡、生态鸡的则由于成本较高,亏损更大,一只平均亏损在8-9元左右。两轮H7N9禽流感事件给广东家禽业带来的损失已超百亿元。目前,广东家禽业的损失正以每月10亿元的规模扩大。
养殖业遭遇禽流感事件,是养殖户们真正惧怕的“寒冬”,而其影响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当前养殖户一环的亏损,作为行业上下游中的重要一环,其持续亏损将会影响到诸多层面。
目前不少家禽养殖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活禽交易市场关闭,家禽交易冻结,市场需求急剧萎缩,企业生产的产品几乎无人问津,只能大亏本降价销售或者积压在冻库中。养殖家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入和退出行业都要付出较大的成本,已经养成出栏的家禽可以及时处理,而一些尚未出栏的则依然需要耗费饲料、人工、疫苗等成本的持续投入,否则一旦关门,养殖户们就真的是到此为止,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因此当下不少养殖企业是在硬撑,自家房子、车子、厂房等能抵押贷款的几乎全部都用上了。
养殖企业关闭,一方面员工收入减少或者下岗不可避免;另一方面,现在不少企业采取订单生产模式,“企业+农户”的模式将涉及到众多农民养殖户,农民提取鸡苗要交押金,若企业临时不收鸡或者断供饲料,农户们也将损失重大,而对本来经济收入水平就低,抗风险能力弱的农户而言,或是灭顶之灾。
饲料占据家禽养殖40%-50%成本,中游养殖遭受重大冲击,上游饲料生产也会逐渐受到影响,养殖企业倒逼或者急剧缩减养殖规模,所需要的饲料也将大幅减少。饲料行业目前处在行业发展的“青铜时代”,行业整体利润水平不高,且竞争较为激烈,若下游需求出现较大变动势必也将对饲料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而当前不少小型家禽养殖户的退场无疑加剧了未来家禽养殖市场行情波动的概率,家禽价格的暴涨暴跌也将给人们日常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表示,家禽养殖行业黑天鹅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影响市场,而这显然仅凭企业一方难以抵挡,政府补贴、银行放贷、保险支持、农户理解等无疑是家禽养殖企业们的“救命稻草”,若没有这些辅助政策、机构、人员的支持,行业恐怕难以“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