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4-3-7 09:31 
就算,我说的是就算啊,
就算投机的本质是好逸恶劳,但好逸恶劳的并不一定都是投机呀?
就算投机的本 ...
当你说出
"就算投机的本质是好逸恶劳,但好逸恶劳的并不一定都是投机呀?"
的时候,你分不清什么是你所要研究对象的本质和其中的共性。
人的本质是一种动物,这个命题的前提条件是生物学范畴,当在经济学范畴中,人的本质是生产关系。
投机的本质是好逸恶劳,这个命题的前提是经济学范畴,但只有在伦理学范畴中,好逸恶劳才表现为不仅仅是投机。
投机的根本定义只能是:基于好逸恶劳或对劳动的逃避,利用虚假或者表面现象和事物实质之间的差别上的信息不对称来取得个人私利的经济表现。
当你说出
同样的房子,质量没问题,位置大家都看得见,价格也很透明,但有的人就是估计他要涨价,就买入;有人就是估计他要降价,所以就卖出,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判断。
你完全忘记了,购买温州皮鞋的人本质就是看中了温州皮鞋在某一时间节点上的廉价,从而估计在现有的一般价格下,他是买到了涨到现在这个价位以前的皮鞋。他所不知道的是实现同等使用价值,在温州皮鞋上需要付出的总价其实和一般皮鞋相同。这个总价的可实现性就是温州皮鞋的巨大数量,而他现在所付出的价格背离了皮鞋的使用价值所必要的交换价值或者社会劳动时间。
房产具有完全同等属性的表现:
购买某处房产的人看到的是房产将来某个时间节点上的交换价值,一如购买皮鞋的人看到的现在某个时间节点上其它皮鞋的交换价值。两者就时间序列上对价值进行了错误判断在本质上表现得完全相同,所不同的仅仅是前者是从现在推将来,而后者是从现在推以往。
然而不论是朝前还是朝后推,根据你的所谓博傻作为定义要素,都反映的是交换价值对使用价值的背离对购买者所造成的痛苦,即:
在房产和皮鞋上,购买者都以为他取得了同等的使用价值,而付出的是比对应于这个使用价值的交换价值为低的价格。
两者都是购买者以为出售者愚蠢而自己赌博成功,但实际都是注定失败。
因此你的所谓博傻为基础的投机定义其实就是表现为买后后悔,别无其它。
当温州皮鞋的购买者突然发现其不得不购买更多的同样皮鞋来实现应有的使用价值时,当房产的购买者发现房产的数量如此之多,以至于他以现在的价格购买所实现的使用价值丝毫不会增加时,在你那里只是表现为后悔的结果。
所以你对投机的定义丝毫没有逃出庸俗供需论的罺臼。我对你的定义进行的归纳总结简单、明了,充分暴露你的浅薄——而且还使用劳动价值论的概念来协助揭示了这种庸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