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已经不是出于农业产业链的的初始阶段,而是出于农业循环链的中间阶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的持续深入,以及国家对于农业的重视和惠农政策的实施,国内最近两年农产品价持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产品价格定位不合理的长期历史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及改革开放初期,出于对城市工业经济的支持,我国政府在政策上有意压低农产品的价格。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和人力资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中国城市化进城的持续跟进,以及城乡之间隔离的慢慢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源的配置和流通,如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村在经济中地位,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带来的切实看得见的成果成为政府的工作中心。
最近一两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的上扬是农民的到了一定的实惠,但是这种实惠是不是大家简简单单看到的那样呢?
尽管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农民得到的价格上涨部分的全部收入。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的提高,农业生产成本也在持续的提高,其实某种程度上说,农产品已经是农业产业链中的中间环节而非产业链的初始阶段。
以农业生产过程来说,需要大量的投入:土地、种子、肥料、农药、劳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的使用价格在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的价格也是节节攀升,从事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民工待遇提高而变大。
其实,农产品价格随着进入城市经济体,在提高城市生存成本的同时,把提价部分又加入到农药化肥种子这些农业投入品中,从而再次转嫁回农业中去,我出身于农民家庭,在一次农忙完后,我和父亲算了一笔帐,除去一年的投入,最终一亩地的年收入在四百元左右,这个收入和农产品没涨价前的收入几乎相同。那么涨价到底谁得到了实惠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