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2835 6
2010-05-27
最近关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报道越来越多,从类似绿豆、大蒜小品种到小麦、玉米大品种都有涉及。自从学会“游资”或“热钱”用词后,凡是价格有所异常商品都会给以带上其标签。如果是媒体增强新闻故事性,那么还可以泰然看待,就如同之前其中描述时,使用“暴富”手法来记录部分参与者的“赚钱”的传说。但是如果是政府对待这些情况,也采取这样的态度,把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归于投机炒作,那么就比较麻烦了。因为这样判断和信息传递,首先对公众对问题认识容易产生出现偏差,其次也干扰政府采取真正措施从根本上治理。其三、如果明知不是问题所在,就有刻意转移注意力,而不是一个负责任做法。其四、信息不透明混乱,使得所有相关利益方最终都成为失败者。
    从去年以来关于大蒜暴涨故事提到是最多的,从能够治疗和防止猪流感功能使得很多人大量购买造成了第一轮上涨。之后是囤积和游资炒作造成所谓第二轮上涨。但是要把大蒜价格问题放在一个稍微长期时间来观察,其实大蒜价格波动一直是非常剧烈的。在大涨之前有过一次非常深幅调整,以至使得从事大蒜种植农民和菜贩曾经痛心疾首,望而生畏。从此影响到了其种植面积,并且直接反映到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价格。大蒜价格首先是一个供求关系的问题,其次在价格到达一定高位的时候,出现了囤积投机现象。但是根据观察了解,这些囤积者大多还属于大蒜“业内”人士,并非来自其他行业人士。绿豆情况也类似。由于中国大蒜产量占全球的70%,并且出口也是中国大蒜主产区主要赢利的手段。之前很长时间中国出口大蒜价格非常低,定价权基本在海外进口商。但是今年以来大蒜价格中国已经占据主导,出口价格成倍上涨。大蒜在中国使用并不广泛,相对而言,国外使用范围和数量都比较大。包括绿豆在内,即使价格比较高对日常中国人生活影响并不大,但对周遍进口国家则不同。

    那么大蒜和绿豆大幅波动是否不值得注意,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造成它们上涨因素在其他农产品也存在。目前有从小品种农产品向大品种农产品“传染”的倾向。今年以来恶劣天气造成了很多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种植面积减少和种植时间延后的影响。另外,由于工业化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在减少,农田的撂荒情况也比较突出。由于国家粮食库存目前还比较富裕,短期粮食价格可能还呈现出一个缓慢上升情况,但是如果不注意粮食和蔬菜上涨实质原因,简单地在打击投机过多着墨,没有未雨绸缪,那么到了明年晚些时候,粮食价格推动物价再次上升时会是非常地被动。

    粮食有序上涨对于农民收入是有帮助的,但是在一个较短时间里出现暴涨,农民是很难受益,利益都被流通环节占有。目前蔬菜的短期波动还是比较好控制和治理的,因为它生产周期毕竟比较短,但是周期比较长的粮食如果现在不注意问题,那么明后年将非常麻烦。也许今年大蒜、绿豆和其他蔬菜上涨,可能还是一个农产品全面波动的“前兆”,不可对此掉以轻心。

  

1:新发地大蒜批发价近年变化趋势

(2003年1月-2010年5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5-29 10:36:44
到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29 22:40:29
供求关系是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22:55:45
发改委:股市楼市资金转而炒作农产品致价格异动

http://news.sina.com.cn/c/2010-05-30/192320374993.s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19:23  新华网

部分农产品出现价格异动 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刘铮、江国成

  通胀预期下,近来一些农产品价格“你方唱罢我登场”般节节大幅上涨,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甚至大蒜、绿豆这些平日不起眼的农产品,一时间仿佛突然成为通胀预期的“风向标”,令许多人费解。

  哪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什么原因?为什么会有人囤积居奇?是否会加重通胀压力?怎样稳定农产品价格……带着百姓关心的一连串问题,新华社记者对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彭森进行了专访。

  一问:哪些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问:眼下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涨幅很高,“豆你玩”“蒜你狠”甚至成了社会流行语,可见各界关注度之高。那么到底哪些农产品出现了价格异动,地域范围有多广,涨幅有多大?

  答:你说得很对,近期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价格确实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尽管有的媒体说涨幅达一百倍的说法并不准确,但涨幅还是很大的。

  去年底以来,我国部分商品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上涨。既有粳米、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也有蔬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

  第一个阶段是由于干旱和低温,引发大米(特别是粳米)和蔬菜价格上涨。

  第二个阶段,三四月份炒作中药材,主要是三七和薏仁。三七最贵的时候每公斤660元,4月份广东省和云南省物价局组织了联合调查组,进行了调查和干预,现在回落到460元,但前几年收购价只有几十元,2009年收购季为120元,涨了三四倍。

  第三阶段,四月底五月初炒作大蒜和绿豆。干蒜的零售价格到了每斤8元,但5月份新蒜上市后,大蒜价格已经开始回落,现在新蒜价格已经回落到每斤2元多。绿豆的价格涨得很明显,有的超市每斤已经超过10元,这个离谱了。

  二问:什么原因造成此轮价格大幅上涨

  问:农产品价格每年都会有一些波动,但这一轮波动更大、影响更大,受到的关注更多。这是为什么?

  答:我们分析,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长期原因是供求关系的变化。一方面,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减少了城市郊区农产品种植面积,进而影响供应;另一方面,原来的农民进城打工,从生产者变成了消费者,居民收入提高,吃菜、吃肉的比重也增加了。此外,蔬菜生产基地从大城市郊区逐步转向外地农村,流通环节增多、运输成本增加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重要原因。

  但这些长期因素只会促使农产品价格缓慢上涨,而不是短期内大幅上涨。今年部分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来气候条件不利,西南地区大旱、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蔬菜、大蒜、绿豆的生产、供应受到较大影响;另一方面,也有社会资金利用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产地集中、季节性强、产量下降、市场信息不对称等特点,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因素。

  现在资金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一些资金利用天气等短期因素炒作农产品价格,炒作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因此社会反响强烈。

  三问:为什么会出现部分农产品囤积居奇

  问:囤积居奇是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因。为什么有人选择在这个时候炒作农产品为什么选择这些品种?

  答:尽管我们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和宏观经济基础,但在资金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投机资本很容易抓住一些突发事件、极端气候进行炒作。

  大家都知道,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投放了大量货币,我国去年银行贷款投放了9万多亿元。资金流动性充裕后要寻找出路,为什么2009年没出现类似问题,而在今年出现了呢当时房价节节攀升,股市表现也很好,大量资金被房地产、股市等资本市场吸收。

  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股市也在下行。楼市降温,股市低迷,在这种情况下,大量资金退出股市和楼市后,就开始选新的目标。

  分析一下价格明显上涨的品种,虽然都是必需品,但除了粳米和蔬菜外,都是小的农副产品品种。这些产品都是季节性生产、常年消费,供应量、需求量都是一定的,都不是特别大,便于储存,游资更容易炒作。而稻谷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国家储备量大,游资炒不起来。

  炒作后,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使得社会消费心理预期变化,导致目前看见的结果——价格异常波动,社会反映强烈。

  四问:对通胀预期产生怎样的影响

  问:农产品处于价格链条的“终端”,其传导性强。这一轮价格上涨对中央“管理好通胀预期”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哪些挑战带来哪些影响?

  答:农产品价格上涨过快,一方面增加了城市居民生活成本;另一方面,农民也不一定能够从涨价中得到好处。因此,要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既不至于过多增加消费者负担,也有利于农业均衡生产,稳定通胀预期。

  目前价格异动的农产品,虽然属于必需品,但消费量相对较小,需求量有较大的弹性,大蒜和绿豆的情况都是这样。这些小品种的价格上涨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CPI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

  问题在于,一些农产品的价格异动会有一种“示范”作用,会增强社会的通胀预期。特别是极少数人不断囤积居奇,而且不断释放价格猛涨的信息,对通胀预期起到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作用。任其发展,必将对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价格总水平,安定群众生活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央最近一段时间反复强调,要妥善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应该看到,加强通胀预期管理,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保持经济增长与货币投放的合理关系。价格主管部门的任务,主要是采取切实措施,稳定和引导通胀预期。

  五问:怎样稳定农产品价格

  问: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要标本兼治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尤其是要严厉打击投机炒作。如何确保政策措施的迅速落实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能否实现?

  答:国务院常务会议全面地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决定双管齐下,标本兼治。一方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等违法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派出了十几个调研组到各地进行调研,拟从支持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高效物流体系等入手,研究稳定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和价格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强调,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稳定价格的主要责任在地方。要继续认真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要求,完善经济发达省份与粮食主产区、大城市与蔬菜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机制,确保供应,为价格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价格部门最近部署了一系列市场巡查检查,在主产省主销省都发现一些炒作大蒜、绿豆等农副产品的线索,我们将在核实相关证据后严肃查处、给予曝光。同时,也要加强对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价格运行的监测分析预测,加强价格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从长远角度看,则要重点抓好生产,增加供应,建立统一、规范、合理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回升向好的势头更加巩固。在社会供求格局总体宽松情况下,实现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的目标是有基础的,我们会全力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0 22:56:56
天下无菜 农产品价格上涨?

http://yetanyetan.blog.sohu.com/152547831.html

2010-5-26 现代快报



    资产价格泡沫转化到实体经济领域之后,通胀的社会压力更大。买不起房子仅止于在网络上发牢骚,吃不起菜就不会止于发牢骚,在这方面,中国有沉痛的历史教训。



    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是货币、气候、投资者联合推动的结果。从资产价格泡沫、劳动力成本上升到农产品价格上涨,通胀已经走完大半,画了一幅典型的资本时代通胀路线图。不会人所关注的是,中国的艺术品、玉石等高端投资品市场价格已经上涨一倍以上。不要对气候好转物价下降抱有太大希望,通胀必然走完全程,即便从此风调雨顺,由于货币流动性仍然过剩,由于农作物、企业成本仍在上升,物价依然有惯性上升过程。



    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5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京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国粳米、玉米等粮食品种,大蒜、蔬菜、绿豆等农副产品,以及三七等中药材价格上涨较多,既受西南地区旱情、中东部地区持续低温等不利天气影响,也与极少数经营者捏造散布不实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密切相关。



    如何应对不断上升的物价?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一是严格监控物价信息,二是动用国家储备增加进口释放库存粮,三是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者,四是给予城市低收入阶层临时补贴。



    抑制物价上涨的药方是古老的,未必是正确的。



    此轮物价上升最重要的原因是货币流动性过多,要抑制农产品价格必须先收回流动性。



    此次农产品价格上涨,容易储存的杂粮与大蒜等价格上涨更多,这说明绿豆等农产品已经成为金融链条中的一环,金融因素已经超过了供求关系。如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的蔬菜整体交易量较往年增长30%左右,但价格仍然普遍持续走高。我国曾有绿豆期货,绿豆的涨跌受货币与供求关系的双重影响。另以大蒜为例,储存期限一年,中间商以每斤0.2元购入的大蒜销售价到0.7元元才能保本,去年大蒜中间商亏损累累,今年则呈现爆发式上涨。原因就在于去年与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去年货币刚开始释放,而今年流动性四处蔓延。如果央行不能有效回收货币流动性,即便抑制了农产品价格,泡沫也会以其他方式体现。



    其次,我国的物流成本过高,市场不通畅。



    我国农产品物流十分滞后,农产品物流总额在社会物流总额中只占2%,运输途中的浪费、损耗也不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丁俊发在2006年曾经披露,“国外农产品运输的损耗率在3%,我国企业的农产品损耗率在15%-20%,甚至达到30%,我们一年仅蔬菜水果大概要损耗8000万吨”。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2005年的统计,我国物流总成本占GDP的18.6%,高于发达国家一倍。更不必提公路处处收费,地方处处设卡。



    国外蔬菜可以从田头到超市,而我国哈尔滨、内蒙古的蔬菜要先到寿光,经过层层中间加价到超市,人为拉长了环节。寿光蔬菜从田间运到物流园后,至少还要倒手3次才能出现在全国各地消费市场的终端。油价上涨,人工费上升,流转环节过多,以寿光到哈尔滨这条蔬菜运输路线为例,过去20吨的菜运一趟需要运费6000元,目前低于7000元根本没有人愿意去。农业部大张旗露头建立的农产品批发销售环节见效了吗?“农超对接”据说2012年才能见效,政府有必要放手鼓励民间资金四处建立农产品批发中心。



    如果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利于农民,那么只要保障最低工资,或者将最低工资与物价上涨水平相连,对整体经济而言是有利的。



    目前的情况是,农产品价格上涨往往农民得蝇头小利,上游化肥、天然气等行业与投资者得大利,农民没有博弈能力,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惟有通过政府干预、大型农场化运作、鼓励越来越多的产业与金融资本流向农业,才能改变目前的局面。



    向城市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是稳定社会的救急举措,但成本高漏洞大,无法行之久远。最好的办法是将最低工资制与社保与通货膨胀率挂钩,使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保持在均衡的水准上。



    据说,近期国家发改委将会同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组织开展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炒作农产品行为的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发现价格违法行为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打击囤积居奇是打击投机倒把的重演,如果不能抑制货币,如果不对投资者征收资本利得税,打击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天下无菜,二是农产品价格下降后其他价格再次上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5-31 07:55:41
应该是几方面原因的合力,天灾供给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资本进入炒作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