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和工资的完全弹性假定更本不切合实际,学来有什么用??
如果说古典经济学理论出现在先,权当学习历史。但是现在的两大宏观体系之一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用了这一假定,究竟做何解?
请大家发言讨论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学习是为什么学习思考的方法,学习分析问题的逻辑框架。经济学中许多假定都是不合实际的,比如理性人假定、充分就业假定、完全信息假定、无交易费用假定。但这不妨碍经济学的适用性,而且经济学正在向社会学、心理学、哲学、人口学、生物学等等众多领域渗透。
值得重视的,每一个重要假定的释放,都是一个新的经济理论的诞生。
其实我们也不敢妄下定论说价格和工资等名义变量就是刚性的。应该说完全弹性的假定更具有理论价值,正像你说的那样新古典宏观经学之所以在当代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力量主要是由于它的理论价值而非实证结论。
我们现在学的古典经济学不是完全的古典经济学拉~
版本不断地在变动。
我们现在学的,是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济学
严格来说,相当于一个学派。
而且假设也说了是前提 只是让你更好的懂那个概念,我觉得到后面高宏的时候因该会把很多现实的因素加进去吧~如果不是专业学习经济学的,那么因该只是培养你的一种感觉吧~让你学习一下专用名字之类的吧~
妄论 妄论 哈哈~
不切实际的理想状况可以是分析问题的一个引擎.经济学中的完全竞争,交易费用为0以及鲁滨逊情况都有这种功效.
能这样比喻吗,那你学的东西有多少是有意义的
古典??微观里现代的观点多吗??
楼上也有位说的好————经济学在与思考方法,不在结论,这也是原因,支持!
理论是研究可能世界的。古典经济学至少告诉人们一种可能:政策可能失效(而古典的假设恰恰告诉人们政策在什么条件下可能失效)。
我们知道“下雨外出就应该带雨伞”,但我们对这条知识的了解并不能用来判断“明天是否下雨”。当然这条知识很显然以至于“无用”,但如果这样的知识不是很显然,我们也许就应该好好了解一下。
我觉得古典理论让我们清楚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推演过程
理论的完善是一步一步来的
啊..那不是和微观的完全竞争一样吗?
现实中是 没有的
可是他能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
然后再推导更深奥的东西
在复旦大学华民的国际经济学的开篇中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在进行经济学的研究的时候,是首先假定前提,然后推导出来模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放松这个假定,或者是这些假定.经过理论的演绎,最后得出来对实际经济有用的理论,来知道政策实践.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