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条很火的微博:不管你学什么专业,找工作一定要找个你喜欢的,这样你每天早晨六点到晚上八点都是高兴的。再找个喜欢的人在一起,这样晚上八点到早晨六点就是开心的,这就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很多人来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在的社会哪有那么多你喜欢的工作?
而我想说的是,不是没有,而是你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中国的素质教育教给你很多知识,却没有教给怎么找一份喜欢的工作,怎么去规划自己的未来。
很多人在毕业的时候懵懵懂懂就做下了第一个选择,对未来的工作内容不了解,对未来的行业不了解,父母老师说好,他就觉得好,于是满怀希望地奔赴第一个工作岗位。三分钟热情后,他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这份工作。时间越长,越是没有激情和动力,于是他想到了跳槽。第二份工作,第三份工作,第四份工作……于是他不停地跳啊跳,年龄在增长,经历很多,但是经验却没有。等他再回首,发现以前的同学有的已经成为了部门领导,有的自己创业开公司已经小有成就。只有自己站在了原地,仍旧迷茫,他想重来,重新规划。但是青春却一去不复返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已经不允许他做出这样的抉择了。
很多场合几乎每个人都在说,我正在寻找和发现自我,目前的工作不适合我,我正在寻找适合我的工作,我喜欢的工作怎么这么难找呢。大家都在挖掘自我,在苦苦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目前大部分职业规划课也教育大家去寻找“我是谁”、“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劣势”、“我想干什么”、“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的性格特点是什么”等这些问题。但是一个人的命运,与他所在的时代息息相关,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大致有60—70年,大部分情况下,能做出点成就的,可利用的黄金时间大概30年左右,这30年处在生命样的时代背景中,就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命运。
对外部环境缺乏客观的规律性的认识,这是迷茫的核心原因;对获得的机会,没有充分的认识,不知道如何把握,这是问题所在。所以很多人在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后,不知道如何把握,就开始频繁地跳槽。为什么?是因为他没有标准,故而,对未来有憧憬,但更多的是恐惧和傍徨,缺乏坚定的目标和规划。 当你完全明白了外部环境后,你就会知道目标和规划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了。目标和规划是否正确,决定了你的未来。
3年前的选择与努力决定了你今天的生活,而你今天的选择与努力则决定你3年后的生活!哈佛大学曾对一群在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进行调查,追踪的结果发现:人生目标清晰与否影响未来成就,有清晰目标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而那些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的人则过得不那么如意。你现在可以是穷屌丝,但是你愿意一直是穷屌丝吗?你愿意让你的孩子成为穷屌丝2代吗?不去寻找目标,一直活在迷茫中,那你永远也不能逆袭成高富帅和白富美!
一个人的青春是宝贵的,在头几年你可以不断地试错,但是不能一直错下去,也不能一直迷茫下去。要在试错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拓宽眼界,要不断地醒悟,寻找正确的方向,寻找你的目标,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