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671 8
2010-11-15

一、生活的意义在于变化。

动物都有一种本能对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这是由于动物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必须随时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而对反应的激励自然是获得安慰、兴奋,而不能对环境作出有效反应就意味着痛苦与灭亡。

变化意味着危险,也意味着机遇,避开危险、把握机遇是动物的本能要求。人类在对环境变化的有效反应中形成了满足与自信的感情,并发展、演变成以体验变化为乐趣而追求变化,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与本质。
追求变化是人类生活目的,人的各种行为也由此得到解释。如安全的需要,是人们为了延长生命周期以获得更多的新事物享受;人们对地位与财富的追求,是为了生命得到更多保障与更有利于体验变化,如受更多人尊敬,更多的随心所欲;生活需要交流,就是从交流的动作语言中获得变化的刺激与传递各自感受到的变化,而交换就更明确了,那就是互通有无;我们组成家庭与参与社会组织,在于获得持续变化享受的平台,科学与宗教是人们好奇的结果,而我们追求效率与行为的经济性也在于为了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变化体验。
人类从为了生存而对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到以追求变化为享受的心理过程,也体现在人的生物进化与基因演变的生理特征上。
英国研究人员在用脑部扫描仪测量血流时发现,当实验对象在受到控制的实验中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物体时,一个被称为腹侧纹状体的脑部区域会变得更加积极,腹侧纹状体通过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参与脑部的奖赏机制,而人们在变化的环境与冒险中就会产生这种物质,科学家认为,存在这一古老的奖赏机制表明,体验未知事物具有一种进化上的优势。
生活的变化是绝对的,是无时、无地不存在的,关健是人们去感受没有,以及你能感受多少。
一个社会、一定环境所给人提供变化的潜力是一定的,于是,人的首先是从直接与形象化的事物享受开始,然后人们开始寻找、发现一些间接、隐蔽的事物,其经济性逐步降低,至到时间安排完为止。
不过,由于人的生活与生命时间有限,人们往往在任何时候与情况下都能找到些有意义的生活事物。
当然,尽管有的人更幸运,能更大范围地改变生活与环境,实现有目共睹的社会地位与财富,能在更长期地生活得轰轰烈烈,但最终都可能会过一种平淡生活,特别是在竟争及反复博奕”后人人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与方式。
但不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水平如何,也不管其作什么工作、或有无工作,只要他们长期重复与习惯于自己的生活,那么他们的幸福就与其地位、收入等生活形式无太大的关系,而更多地取决于他的情感与人际关系,而一个人的情感与人际关系决不象财富与地位那样,两极分化,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因而,每个人都最终都会过上一种不断重复、习以为常的生活,其生活的享受与幸福就会无明显差别而趋于一致。这是一种无形的手将人的生活推向平淡与平等中,而不是人们所想象的、象财富与地位那样不平等。于是,“平淡”与“自然”的生活是人们最终必然面对的现实,不知道这个现实、不承认这个现实,就是自寻烦脑。


让我们的知识与思想重新从现实生活出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5 11:48:58
其中有错别字 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2:09:09
看完很有感触啊,平平淡淡才是真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6:10:37
生活在于平淡,生活在于满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16:58:57
二、情感论。
生活的意义与幸福在于获得变化的体验,但当人们把生活的享受放在直接的感观变化上,会很快感到空虚与无聊,因为人与人类对物质的感官享受能力与消费速度远大于其供给能力与速度,以感官的变化来获得幸福肯定是不稳定的,有限的。
如小孩的玩具多固然可获得很多感官享受,但是,当小孩很容易获得各种玩具而缺少引导与交流,对一定玩具所产生的新鲜感受会很快消失,,最终有限的玩具会令他们失望与无聊,同时性格还会变得脆弱而冲动。
相反,小孩有目的的玩耍玩具,能从中提出问题,能在与同伴共同玩耍与交流中获得乐趣与启发,对小孩的生活与成长就很有利。
同样在现代生活中,尽管物质丰富,但当我们仅仅注重设计性能与数量,很快就会感到单调与烦躁,而当我们能从中找到生产、消费的艺术,从交流中获得乐趣,或者行善与作为参与社会活动的手段等,财富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受就丰富多了。
那么,如何才能使一个人把简单意义上的财富变成富有生活意义与乐趣的享受,这就需要人们有相应的思想情感。此时,当一个人的情感越丰富,思想与知识越强,就能在同样生活与同一事物中获得较多的意义发现与享受,反之亦然。
当然,情感与思想的丰富,也会增加痛苦感,但这是次要的,因为生活的享受与幸福是主要内容,尽管增强的情感同时强化了人的幸福与痛苦,但前者多。
生活的意义不是得到什么,而是感受到了什么。若人们将生活建立在生产的发展与财富增长,其获得的意义与享受是递减的,且代价越来越大,而当人们能在生产发展的同时丰富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其生活感受能力增加,人的幸福获得不仅递增,且倍增。
       假设你能吃四个水果,每个水果给人的作用与幸福感是不同,其中第一个最大,其它依次减少,分别为4、3、2、1,于是当人们有两个水果时,增加一倍的水果、即第三、第四个水果,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递减,即为2+1=3个单位,比4+3=7少一倍多。而当人的感受能力增加一倍,即从能消费四个水果增加到八个水果,则八个水果给人的满足为8、7、6、5、4、3、2、1,人们从两个水果中获得的幸福为:8+7=15个单位,比4+3=7多一倍多,即幸福的倍增原理。
人们如何增加消费能力?一是生理,这比较难,且容易满足;二是情感与思想,它不仅是对财富的需要,更多的是对生活的理解,且因为情感与思想的满足更强调的是感受过程,故能让人的生活变得充实。
生活就是感受,看你感受了什么、感受了多少,因而社会发展不是以财富的增长为标准,生活的意义也不是看人们得到了什么,而是以人的情感与思想发展使得生活的幸福能从更多小事与日常生活中获得意义与享受作为发展依据,来体现生活的质量。
那么,人的情感思想如何发展?简单地说就是感受不幸,经历过程,激情享受。而人的思想感情又有多大的发展潜力?那可是无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22:50:01
说的很有道理,值得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