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工业是石油化工与装备制造的结合,是汽车和工程机械的重要配套产业,也是橡胶工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总产值的70%。
轮胎工业的上游为橡胶原材料工业,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约占轮胎总成本的70%,其价格波动对轮胎行业毛利影响大,周期属性强;下游对接乘用汽车、商用汽车(重卡、巴士)和工程机械,对应细分产品分别为半钢子午胎、全钢子午胎和巨型工程胎,可分为消费需求和工业需求,个人乘用车对应消费需求占75%,消费属性强。因此,轮胎制造业兼具周期性和消费性的双重产业特性。
表1:轮胎行业产业链及细分产品特点

十年行业高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18.4%。由于轮胎的战备物资属性,中国ZF在本世纪前一直将其作为限制品管制,轮胎行业基本为国有企业垄断。加入WTO后,中国轮胎行业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从此步入行业增长黄金期,轮胎产量从2003年的1.9亿条增长到2012年的8.9亿条,并于2006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本轮增长周期的主要驱动力为中国汽车消费量的高速增长和全球轮胎产能向中国的转移。2003-2012年中国汽车复合增长率高达18%(乘用车复合增长率22.5%,商用车12.5%),乘用需求和商用需求双轮驱动造成中国轮胎市场在2010年前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同时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促进轮胎出口大幅上升,出口量从2003年的1.6亿条增长到2012年的4.1亿条,全球轮胎产能逐步向中国转移。2013年中国轮胎产量占全球38%。
图1:2003-2012年中国轮胎产量

图2:2003-2012年中国汽车产量

图3:2003-2012年中国轮胎出口量

图4:2012年全球轮胎产量区域分布

2012年中国汽车渗透率仅为78辆/千人口,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Bloomberg调查,2012年中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78辆。乘用车市场虽然保持高速增长,但是千人乘用车保有量仅相当于美国的15.0%、日本的18.8%、以及韩国的24.0%。当前中国人均GDP接近美国60年代水平,但千人口汽车保有量只有美国同期的1/6。长期来看,中国价值投资网最多、最好用研究报告服务商伴随经济、道路、能源等条件的持续改善,中国千人乘用汽车保有量如能接近美国50-60年代水平。
中国乘用车保有量有望超过4亿辆,对应大约8亿条/年的半钢子午胎消费量,半钢子午胎消费市场仍有翻番空间。预测中国半钢子午轮胎市场规模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10%。日本、韩国汽车发展经验表明,汽车普及过程一般需要30-40年:十年CAGR25%以上高速增长,十年7-10%的稳健增长,十年2-3%的低速增长。第一个十年,高速增长通常源于经济水平增长带来的购买能力提升,汽车进入快速普及阶段。第二个十年,汽车普及度仍相对偏低,低端消费者新购车需求和中高端消费者换车需求共同驱动销量增长,但受制于能源、环境、交通等压力,销量增速会较前期下降。第三个十年,国内需求仍有小幅增长,海外市场开始逐渐贡献销量,仍有望保持2-3%的复合增速。中国汽车快速普及始于2000年前后,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汽车年销量由200万辆增长至1800万辆,复合增速23%。2011年和2012年的增速虽然下滑到5-6%,但其主要受消费刺激政策退出和宏观经济紧缩影响,2013年前10个月同比增速反弹至13.5%,预计全年有望恢复至15%。结合日本、韩国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我们认为至少未来3-5年,乘用车需求仍有望维持较快增速。考虑到中国人口纵深,二三线地区人口占比接近80%,中国第二个十年的汽车销量增速有望略快于日韩同期7-10%的水平,复合增速有望接近8-10%。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汽车行业组预测,购车需求驱动的乘用车增速有望达到复合增速10%,对应保有量的复合增速也将为10%。而轮胎消费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由此推断未来十年中国半钢子午胎市场复合增速约为10%。
美国经济复苏刺激汽车消费反弹,年度新车销量有望突破1600万辆。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2008年高峰时汽车总保有量达到2.36亿辆,经济危机后美国新车消费量持续下滑至低点900万辆/年,总保有量下降至2亿辆。2010年以后,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失业人口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处于上升通道,新车销售数量连续三年保持增长。根据有量和轮胎需求增长。同时Bloomberg消费者行为调查显示,经济危机后的2009-2011年约60%的汽车使用者选择了延长轮胎使用期限,这部分换胎需求将陆续在2012-2014年释放到市场中,提振短期美国轮胎消费市场需求。
美国曾经是中国轮胎的最大出口目的地,约占总出口数量的30%。2009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2009年9月开始,中国出口美国的乘用车及轻卡轮胎连续3年分别被征收了35%、30%及25%的惩罚性关税,当年10月份对美出口额骤降37%。2012年9月26日,中国乘用、轻卡轮胎对美出口关税恢复至4%的最惠国待遇。2013年前三季度总出口量同比上升4.2%,对美出口量同比上升22.4%。由于特保案三年对中国轮胎企业在美销售网络打击较大,经过2013年的恢复和调整,预计2014年对美出口量将继续攀升,利好半钢轮胎需求市场。
长期来看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潜力将是轮胎需求市场的持续驱动力,而2014年美国经济的复苏和汽车市场反弹将弥补中国消费市场短期疲弱。我们预期全球半钢子午胎的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