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信息技术之变带动中国软实力升级 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今天的索契冬奥会,新兴经济体正在通过举办国际赛事以彰显国力,赢得发展机遇。本届索契冬奥会主打科技元素,采用高科技的手法展示一个现代的俄罗斯。而对于增长速度已趋于平缓,正大力推进创新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信息化领域,尤其是软件业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将成为中国经济2014年实现“软着陆”进而“迈上新台阶”的最佳方式。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表示:“从国家对于信息化和产业升级的重视程度来看,政府在2013年采取了史上最密集的措施以深度推进信息化。其中,在信息技术领域里,软件整体的作用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技术研究所所长陈宝国表示:“十八大提出的驱动创新发展战略,在2014年会逐步落实。2014年,特别是产业化的技术创新,将会为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推动作用。”
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又当如何面对软件技术的快速迭代呢?对此,曾剑秋教授认为:“我们过去讲Windows是软件技术,Windows从版本1、版本2走到Windows7、8,这样一路走过来,因为软件的升级是必然要符合这个规律去发展的。市场需求在增加,技术不适应了,必然要发展。拥有新功能的新技术肯定会出现,去解决市场推动下用户的需求。比如微软最早是在DOS的基础上产生的,后来推出了Windows视窗,颠覆了软件技术。当时也有人说Windows是个噱头,后来Windows的盛行证明了更新换代的必要性。后来出现的Netscape也被微软的浏览器所取代。微软把浏览器添加到Windows操作系统,当时被大家都认为是噱头,但是它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软件业不断的升级,新的软件技术的出现,这是必然趋势。推出新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这是市场发展的需要。市场是一个检验的试金石,消费者的判断力还是很强大的。”
不难看出,以信息技术之变带动经济发展结构之变,将是2014年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的关键举措。以现代软件技术激发传统业务活力的举措,可以让企业的IT基础设施适应未来技术解决方案,满足企业对原有的产能、产业结构、产业模式和产品进行提升的需求。
2014年,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信息化的建设将成为“真金白银”的硬投入。随着“一行三会”一系列“鼓励创新发展”的利好政策出台,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技术升级速度和对数据的应用已经成为核心资产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采取创新的思维,重视信息化建设、善于改变接受新事物的企业,才能更快的实现将成本中心变为利润中心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