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中医是反中华文化的突破口!
曾飞
凯迪社区liusihun10转帖《2014年1月19日上海举办第一届反中医大会》一文披露:“与会者发言摘要:在当今中国大行其道的中医药,不仅诈骗了患者的钱财、损害了民众的健康,更为严重的是,
消磨了国人的理性思维、摧残了民族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全世界唯有中国仍把古人基于臆想的传统医术封为“科学”,全民信奉中医药。这不啻是当今世界的天方夜谭、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革除当今中国主流文化中的这颗毒瘤,将中医药拉下“科学”宝座、逐出医保系统(令其回归民间),不仅是对民众的健康负责,更是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推动中国
现代化步伐的必由之路。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打响了草根科普爱好者群体
讨伐中医药的第一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历史将铭记这一刻!”该帖12930次点击,49个回复,2个赞同。
2014年01月25日百度贴吧goforitcn《从反中医大会看中医》的帖子披露:“真正发出
废医第一枪的是清末大学问家俞樾,他是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章太炎和吴昌硕的老师,号称朴学大师。他写了一篇《废医论》,是有史以来第一篇提出废除中医的檄文。……俞樾写出《废医论》是在1879年。在这一年,
日本以废汉医为发端的明治维新(按:一语道破反中医的根本目的,反中医就是反中华文化 ,是“脱亚入欧”全面西化的突破口)已经进行了十年;……
余云岫是中国受过系统现代医学训练而
反中医的第一人。1917年,余云岫在大阪医科大学完成7年修业之后写成《灵素商兑》(按:在日本大学修炼成了日本的奴才?),……1929年,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会议一致通过的《废医案》公布后引发全国性的中医抗议活动,迫于舆论压力,终于不了了之。
……第二代反中医的旗手是方舟子和张功耀。方舟子批中医可能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2003年发表《西洋参的历史与现实》表明其反中医的思想已经成熟。2005年开始大量发表批中医文章,在《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和《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的疗效》中已经有了完整的废医验药的思想。……张功耀教授在2006年第4期《医学与哲学》发表《告别中医中药》,拉响了反中医的新号角。他从文明进化、科学、维护生物多样性、人道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中医的落后与反动,建议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按:笔者当时发布了《张功耀教授告别中医中药论背后的文明冲突论幽魂》等评论文章给予痛击)同年11月,张功耀和王澄发起取消中医的网上签名活动。本次活动并没有取得效果,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评价为“闹剧”“无知”。方舟子并没有参与该活动,但他对卫生部表态有评价,说,认为批评、否定中医无知的,才是真正的无知。两位旗手的思想是一致的。”
网友goforitcn还着重指出:以上所言,都是浪费口沫,只有开宗明义的一段有谈论意义:中医“诈骗了患者的钱财、损害了民众的健康,更为严重的是,消磨了国人的理性思维、摧残了民族的科学素养”。“这一段直指中医的问题核心:就是中医给人一种
没有科学素养,没有诚信,没有公信力的结论。中医药能上得了台阶,就必须克服这个问题,也就是必须
科学化以及系统化,让中医成为现代人之所用,而非存在于历史尘埃中。
学院教育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一个学科的研究具有公信力,成为被认可的学术,而非口口相传的,一厢情愿的技术。”
反中医斗士们吸取了先前明目张胆反中医文化惨败的教训,改变为暗暗地消灭中医文化的策略,主要方法是倡导所谓的中医“科学化”,即用西方理论和方法改造中医,学院教育则是釜底抽薪的好办法,用西方医学文化培养出一批新的伪中医来取代真正的中医,使之名存实亡。
对此,2014年01月23日百度贴吧网友“镜湖麦浪”评论道:“
中医不挣钱,给人看病只需把脉开中药毫无利润可言。现在医院里全是西医,清一色的西医医疗设备,病人去看病,二话不问心电图CT胸透验血验尿各种仪器招呼,当然
昂贵的医药费都包含在里面了。这些人一手
高举科学发展观旗帜一手高举马列主义旗帜胡作非为为虎作伥,最后明其名曰:反迷信,信科学。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被这群逗比糟蹋的还剩多少?反中医就是反祖宗,一群败类,沽名钓誉,吃着中国的饭却反对中国医学,他们怎么不开个开反人类大会?越看越火大,真不懂现在社会到底怎么了,咋那么多人忘本呢?”
显然,反中医的近期目的就是彻底摧毁医药的公益性和救死扶伤的传统医德,确立医药就是为了获取暴利的新价值观。然而,所谓“
诈骗了患者的钱财、损害了民众的健康”的不是别人,而是唯利是图的西方医药垄断资本,他们为了扫除中医药的障碍,确立自己的垄断地位,厚颜无耻地把自己的罪行反加到中医药的头上,极尽所能为国际垄断资本利用西医药垄断盘剥中国人而杀开一条血路。而反中医文化的长远目的就是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走日本官僚资本的老路,用反中医文化来作为消灭中华文化的突破口,达到彻底把中国殖民化的战略目的。
如果这种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暗中消灭中医文化的策略仅仅是张功耀、方舟子等一帮代言人的喧嚣,那并不可怕,中国民众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从“上海举办第一届反中医大会”的帖子有12930次点击,49个回复,但仅仅只有2个赞同就可见一斑。可怕的是在党内的美国代理人把持了中国某些大权的过去十年里,该策略俨然已经成为卫生部的施政方针,并得到了有力的贯彻。全中国的中医院被彻底用西医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进行改造,由西医当医院的领导,按西医分割的传统重新划分科室,用西式CT等诊疗仪器全面取代中医诊疗方法,把传统中医师“流放”、边缘化,让名为“中西医结合”的伪中医占领中医院的绝大部分阵地,这些假中医不会把脉看舌相,不懂辨证施治,却善长于开检验单,按西医的疾病分类进行诊断,然后胡乱套用一部分中药方剂或成药,未经过严密验证就胡乱把鱼腥草等中药提取液用于输液(魚腥草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已停止生产和使用),彻底糟蹋中医。同时,还在全国主流媒体捧出一批真真假假的“中医大师”为医药商代言而信口雌黄,罔顾中医注重系统结构功能,不诉诸于简单的因果关系的思想方法,用吃盐得高血压恐吓听众,闹得一些人吃菜不敢放盐,导致生理机能紊乱伤害身体健康;甚至所谓的“中医大师”自己还闹出盐放早了会分解成钠和氯的大笑话;吃黑色食物补肝益肾之类的似是而非的中医养生法,误导民众,推高黑豆等食物的价格,从中牟利,从根本上毁坏中医医德,破坏中医整体性、辨证施治的基本原理,毁坏中医药的名声。而闹出了笑话和严重问题正好可以作为攻击中医不科学、不严密、诈骗钱财的“证据”。一些中医学院则系统灌输西医基础理论,淡化扭曲中医理论,譬如某院校2011年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方向:01 肝胆疾病的证治研究 02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03心脑血管疾病的证治研究 04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05胃肠动力临床研究 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 07 肝胆疾病防治 08 慢性肾脏病的防治 09 心血管疾病防治 10 男性泌尿生殖疾病的基础与临床 11 脊柱疾患的防治 12 创伤与脊柱外科 13中西医结合治疗食道癌 14创伤骨科 15 关节外科 16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性病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病 18 慢性鼻窦炎、咽喉良恶性肿瘤 19鼻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20不孕症研究 21中西医结合防治妇产科疾病。(来源:华文教育网)再如某中医学院药学所学的课程主要有: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药物化学、药剂学 、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该校学生边城小浪、liulu0312等网上晒课程),培养不会中医医疗和药理的“新中医”。同时还废止了中医名师带徒弟的传统方法,阻止真正中医的传承。一句话,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暗中消灭中医的策略已经公然实施,这才是最可怕的现实!
早在2007年10月16日中新网《卫生部长陈竺:中医有望对医学模式带来深远影响》就披露:“
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按: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陈某是真不懂什么叫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还是故意装作不懂?如果不懂,请不要扯谈中医科学化;如果缺德装傻请辞职,没德行不能领导医学界),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事物和问题,而不先把它们
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来认识”;而西方则主要是沿着“
实证加推理”发展其认知方法。在这两种认知方法下的医生看病就大不相同:譬如胃病病人在
西医会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胃镜和生化检查可以更精确到什么病变部位、程度以及致病源。而中医看的是病人处于哪个证型,是饮食问题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所致,病人还伴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一并调理,从而最终恢复他的整体平衡?因此,陈竺认为,西医看到的是清晰的局部,而
中医看到的是模糊的整体;……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似乎一直
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
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按:断言中医整体思维的理论方法不符合“现代语言”,也就是迂回地断言中医不科学),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因此
中医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所谓的“完善”也就是用西方的分割方法来取代中国的整体性的思维,用西医的逻辑思维体系取代中医的形象思维体系,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国传统文化。
2008年04月22日新华网《卫生部部长:继续进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研究》披露:“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大会上指出,中西医结合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医学科学发展规律的,中西医结合是对中西医药学各自优势的互补和集成,显示出
中西医结合研究在理论与方法学上的创新性,我们要加以
坚持并发扬光大。 ”陈竺说,……
中西医结合代表了整体医学发展的方向,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说,自1958年我国
培养第一批西医离职学习中医人员以来,经过广大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和开拓进取,中西医结合已经纳入我国医学教育、科研、医疗体系和行政管理之中,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高级人才,中西医结合各项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经过5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国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基本形成,中西医结合的学科体系建设也初具规模。中西医结合研究具有明显的自主创新性,这些年,我国医学科技工作者不断拓展中西医结合研究领域,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在国内外有着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如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疗疟疾、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药复方黄黛片治疗白血病、活血化瘀药防治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针麻和针刺镇痛原理的应用研究以及“病证结合”诊疗模式、“菌毒并治”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的研究等,均显示出中西医结合研究在理论与方法学上的创新性。特别是“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迄今为止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获得的最高荣誉。 在临床实践中,大量患者在治疗中采用中医药与西医药联用、并用,中西医药在为病人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优势,共同提高了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成本和患者费用。如中西医结合对肿瘤的治疗,在使用放疗或者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中药,减轻了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被国际上称为肿瘤治疗的中国模式。在2003年我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确诊的SARS病人中,58.3%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显然,所谓“中西医结合”的科学化就是把中医药纳入西医的统辖之下,用西医的“科学”方法彻底“改造”中医,使中医名存实亡。至此,用西方文化取代中华文化,暗中消灭中医的策略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方针政策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