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4311 18
2005-06-24
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六大问题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秩序逐步完善,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渐进性累积因素仍没有根本克服,目前比较突出的有六大问题,即就业、财政、金融三大风险和保障、储备、信息三大隐患。

  就业难是最大的经济风险

  近年来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有增无减的态势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最大的经济风险。

  中国众多的人口就业压力已持续多年,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中国对世界稳定发展的巨大贡献。受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劳动力总量和就业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且相互交织。

  当前就业和再就业机制尚不通畅,制度安排也有待改进。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工人分流安置之后,又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就业难的突出问题。高校毕业生和复员转业军人就业有一定的时间段要求,牵涉问题十分复杂,积聚了就业群体相对集中而就业岗位相对短缺的矛盾。

  一些突发性事件,往往容易使本来就困难重重的就业矛盾雪上加霜。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一度令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空前增大。

  在政府改革和国企改革均需裁减冗员提高绩效的背景下,依托现有政策框架解决这种压力和消除这种风险的难度日益增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的长期持续,容易使引人注目的两极分化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因此类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更使这方面的风险积聚加快,稍有不慎极易演化为政治和社会问题。

  地方财政寅吃卯粮

  财政风险突出表现为地方风险大于中央,而地方财政风险主要集中在县乡两级。

  目前,县乡两级财政收支不合理现象非常严重,违规举债累积债务较多,全国财政赤字县比例已达到50%左右,赤字乡的比例更高,有些省份超过了90%,相当一部分县乡已到了寅吃卯粮借债度日的境地,事实上已出现了财政危机和信用危机,基层政权建设和农村稳定面临着严峻考验。

  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亏损及补贴使财政难脱“买单”境地,削弱了财政增长后劲。国债发行规模偏大,债务依存度比多数发达国家历史最高水平高出10%~20%,还本付息压力较大。社会保障欠帐多、缺口大,导致财政压力有增无减。

  金融领域深层次矛盾仍未解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因改革进展缓慢及管控能力不足,不良资产堆积严重,债转股后又有许多新的不良资产生成,现已成困扰我国金融稳定的头等重要问题。

  根据国际经验,不良资产净值达到贷款总额的15%,就有可能出现系统性金融危机,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债转股后的不良资产多超过国际警戒线,农业银行的高达30%。

  如按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法,比例还会更高。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城乡信用社、信托公司)违规拆借和集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支付风险攀升。

  股票、证券市场仍有国有股减持等许多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近年一直处在低迷状态,增大了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恐慌。我国金融领域现存在着严重的局部的、区域性风险,如化解不利遇突发事件也存在着引发局部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的风险性。

  由于国家信用的支持,近几年我国突发全国性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从长远看,如果金融风险化解防范措施不得当,配套改革不到位,假使出现局部和区域性的金融危机,也会给全国金融系统造成巨大压力甚至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备

  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不完备,社保资金缺口较大,覆盖范围和保障功能尚不到位。

  由于对社会转轨成本的估价不足和中央及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政府没有为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建立足够的、完善的历史债务解决渠道。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破产、转制、结构调整中,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或措施落实不到位,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合理,保障能力低,使一部分下岗职工、离退休职工和在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的连最低水平的生活也难以保证。

  社会保障资金缺口长期存在且欠帐较多,一方面保障个人帐户“空帐”问题严重,名实不符难以发挥保障功效;另一方面覆盖群体和范围仍很有限,广大农民和农村基本排斥在外,公共服务难以共享。

  社保基金管理体制也尚未理顺,资本市场运作经验和能力不够理想,保值增值的重任短期内难以较好践行,社会保险基金未来支付能力存在着不确定性因素。

  粮食、石油等储备存在不足

  适应国力增强和市场风险变化的大储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现有的储备功能定位仍有缺陷,市场调控功效较弱。

  粮食储备制度虽然早已建立,但因体制不顺和管理不善诸多原因,市场机制作用不明显,损耗和浪费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目前看,比较严重的险患主要在石油上。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国家石油储备制度刚刚着手建立,国家石油储备近乎空白,企业商业库存也只能维持一周左右,如果国际石油市场剧烈震荡或“石油禁运”,我国将面临着巨大的外汇平衡风险、油价风险、经济安全风险。我国石油的后备资源不足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需求极不适应,必须未雨绸缪。

  此外,外汇和黄金等金融资产储备管理上,也存在着较浓厚的计划色彩,市场调控的实现形式还有待探索。

  经济运行中的信息传导机制不灵

  我国经济运行中公共信息特别是传导机制在纵向和横向均存在着严重的信息披露制度缺失、信息失真失时和不对称现象。这大大降低了社会对经济快速增长的承受能力,造成经济增长或冷或热的高幅波动。

  特别是从上到下纵向的信息传导系统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市场主体和民众缺乏足够的知情权。这种信息方面的问题加大了决策的风险,严重影响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功能,也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运营及个人的理性行为选择。

  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

  一是恶性通货膨胀,二是粮食严重短缺。这两个问题通常是引发经济危机的重要风险因素,需要关注。我国目前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下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即通货紧缩问题,暂时还不存在通货膨胀风险。在目前的经济发展周期里,经济政策虽注重解决通货紧缩,但也对当前贷款快速增长和部分地区、行业盲目投资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有所警惕,新一轮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加之我们应对通货膨胀积累了许多经验,估计三五年内出现全局性、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负面效应的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我国目前农产品供求实现了总量平衡和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还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剩余,在国际贸易渠道畅通的情况下,粮食严重短缺的风险已基本不存在。国际上出现“粮食禁运”的情况比较少,即使出现专门针对中国的粮食禁运,我国凭借较大的增产潜力和藏粮于户、藏粮于农和藏粮于地的策略也还是能够应付。考虑到我国对粮食的消费需求较大的现实,重视粮食安全是必要的,但也不必估计过于严重,今后粮食严重短缺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小。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粮食储备的市场调控机制方面尚有重大缺陷,比较单一的“藏粮于库”的储备模式导致财政压力很大,损耗和浪费惊人。

  (作者:周绍朋 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学部)

应该加上企业国际竞争能力薄弱,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6-26 09:32:00

汇率改革效果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6 11:33:00

老吴说的:唯一出路在于效率

我看许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效率。

真正的讽刺。

就业是个大问题,我记得宋朝是这样解决的:请一批人去挖一个大坑,出来的土形成一个山包,再请另一批人去用挖出来的山去填平那个坑

现在就是要在完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再分配等等方面上发挥作用。财政现在也有钱了,新高了么。

有的地方那么多收入,死活不肯支援一下别人,说高效率填低效率,实在是忘了当年全国支持的时候别人作出的牺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6 12:54:00

效率的低下确实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政府的工作能力、效率有些也是不可恭维的

扩大招生不仅给学校带来诸多不便,对社会的工作前景也留下了隐患!

社会保障还需进一步的改善,确实不能满足当今的需求!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措施是不是应该改改!公平为主???

请后来人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6 19:09:00

我觉得如何确保不断上涨的能源需求来源和安全问题也是现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就是中国的法律实行力度不够严,很多经济法和制度上存在缺陷,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这也是导致很多外资在中国投资的一个忧虑所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6-27 11:19:00
中国现在还是处在比较保护的状态中 如果单靠市场的话 中国就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