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孟州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中段的北岸。小时候看到的解放初期留下来的农民扫盲课本上描述到“北靠太行山,南临黄河滩”。孟州(原孟县)自西汉元封五年(BC106)设河阳县(黄河之阳),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
在孟州的地方方言当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原本双音节的词组,取前字声部和后字的韵部,合发一个音,成为“缩音词”。但是,“缩音词”只是一种语言,而非文字,并不反映在书面语言当中。小时候说出这些缩音词来,自己都不知道对应的文字是什么,长大之后才慢慢琢磨出其中奥妙。
由于孟州处于黄河中游北岸,没有受到几千年黄河泛滥之扰,因而土地肥沃农耕文明得以持久保持和延续,在中原文化当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溯性。因此,孟州的这种“缩音词”语言现象实际上是河南境内黄河流域语言现象的一个缩影,具有一定代表性。
下面就举例讲讲孟州的这种“缩音词”。
一、表示地点方位的缩音词:
【顶上】ding+shang,取前声后韵合起来发声,diang,4声。
【底下】di+xia,缩音为dia(嗲),4声。
【地下】di+xia,同上缩为dia(嗲),1声。
【路上】lu+shang,缩音为luang,3声。
【集上】指集市。Ji+shang,缩音为jiang,发“降”音。概由于集市是沿街为市,故而“jiang”也是【街上】的缩音。
二、数词:
【一个】yi+ge,缩为yi’e,2声;
【几个】ji+ge,缩为ji’e,2声;
【四个】si+ge,缩为se,3省;
【五个】wu+ge,缩为wu’e,4声;
【六个】lu+ge,缩为lu’e,1声;
【七个】qi+ge,缩为qi’e,1声;
【八个】ba+ge,缩为b’e,4声;
【九个】jiu+ge,缩读为ju’e,4声;这个发音在洛阳一带尤为常见。
【十个】shi+ge,缩为she,4声同“射”音。
对2、3,孟州人一般发音同普通话“俩lia”、“仨sa”。但在说到“12”的时候,2读le(勒),12成了“石勒”。
三、儿化音:
孟州方言和北方语言一样,有很多的“儿化音”,但不是像书面语言中的那种将“儿er”直接拼接在前一个词音的后边,而是有所不同和变化,中间有明显的缩减现象和快速连读发音现象。举几个例子:
【那儿】na+er,直读为ner,1声3声用于不同的强调语气;
【哪儿】na+er,也缩为ner,一般用于疑问为1声;
【这儿】zhe+er,直读为zher,2声,有时3声;
【那边】即“那个边”,家乡说“ner gan”,ner如上所述是“那儿”的缩读,而gan是“个边”ge+bian的缩读。
【这边】即“这个边”,家乡音“zher gan”,zher如上为“这儿”的缩读,gan同上为“个边”的缩读。
【搁在】在,放在,位于。ge+zai,缩读为gai(盖)
【里头】li+tou,缩读为liu。
“放在里边”——ge liu(搁柳)
【门口】指“门外边儿”,“边儿”读bier,再和“门men”的声部缩读,发mer音。这个音有对应的象形汉字,是“门”里边加个“外”,表示门外。
在洛阳东出口“郑洛”“焦洛”公路三岔口处有一个村庄叫做“唐寺mer”(大概是曾位于一个唐朝寺庙门外吧),现在的路牌上写的就是“门”内加一个“外”,很多人不认得此字,但是下面有注音mer,从东边进出洛阳的人都可以看到。
【钱儿】qian+er,读qier,像似“妻儿”的快速连读。
【圈儿】quan+er,缩读为quer,像“去儿”的快速连读。
【片儿】pian+er,缩读为pier,如同“皮尔”的快速发音。
四、其它缩音词:
【人家】指“他人”,ren+jia,缩读为ra,4声。也有时用于撒娇式自称。
“人家有钱得很”家乡音:ra 有qier 哩很。
【你家】指你,单数或复数。Ni+jia,读nia,4声;
“你去哪儿(回来)了?”家乡人见面问:“nia 去ner来?”
【你们】ni+men,缩读为nen,1声。第二人称敬语用法,单复数通用。这和普通话的敬语“您nin”有所不同。
【不要】bu+yao,缩读为bao,4声。很多场合“不”也说bao。
“你(家、们)不要这样说”,家乡方言为“nia bao 这式说”或者“nen bao这式说”。“你们不说话行吗?”家乡方言为“nia bao吭中不中?”。
【是谁】shi+shui,缩读为sei,韵部有点变化。4声。也有点像是从“谁人”shui+ren缩读而来。
【做啥】干什么,zuo+sha,缩读为zua,或zhua(抓),4声。
“啥”和“咋”都是典型的河南方言。其实,在河南方言中,“么me”一般念“ma”,所以“啥sha”字本身,就有“什么shima”的缩读迹象。同样,“咋za”字有“怎么zenma”缩读的迹象,疑似缩读后逐步被正名。
马季有段相声戏说河南人说话最简单,只用四个字就表达了北京人的一大段问话:“sei(是谁人?)、wo(我)、zhua(做啥?)、niao(尿)”。家乡人听了特有感触。
【没有】音miu,1声,由mu+you缩成,因河南人多念mei为mu;湖南等地的“没有”读“冇”,豫人知“冇”之意者会读为miu。
【揉抓】揉搓、蹂躏,rou+zhua,缩读为rua,4声;
“看你把这揉抓成什么样了”家乡方言说“看nia 给zher rua成啥了!”
【筷舀】舀,捞东西的一种器具,“筷舀”就是筷子,kuai+yao,缩读为kuiao(“裤腰”快速连读);
“你有筷子没有?”家乡人说“nia 有kuiao miu?”
【吧嗒】象声词,形容东西掉在地上。Ba+da,家乡音bia。“吧唧一声”就是“bia唧一声”。
【孩子】缩音为hi’e,指“孩一个”,hai+yi+ge→hie。
一个网吧老板对前来寻找儿子的人说:nia bao 进去了,nia hie miu gai liu。(你不要进去了,你家孩子没有在里头)
【鼻涕】音biu,疑似从“鼻流”而来,bi+liu→biu。能流出鼻涕的鼻子也说成biu。
语音就是一种习惯而已,虽然说以上总结有所依据,但是只能就此而论,不能推而广之。中国人多地广,随着地理广延,有“三十里不同音”之说,因此即便是小小的孟州,东边和西边、南边与北边说话也有些许差异。
每当有老家来人或回到老家,我会很自然的用家乡方言应对,而太太已经完全习惯讲普通话,每逢此时直笑我“土得掉渣儿!”,直斥我“你就说普通话人家也听得懂!”。
以上举例都是基于母语自己琢磨的,还有些方言发音也实在想不到其渊源沿革。而现在家乡的新生代每天接触的电视广播等有声媒体都是普通话,因此,有些缩音词在他们中间的使用频率已呈逐渐减小之势。
你可不要真的认为这是“守旧”和“老土”。语言是渐变的习惯,实际上现代生活当中,有些缩略词汇退化了,但是有些新的还会被创造出来。大家一刻都离不开的石油是什么东西?烃ting,就是“碳tan+氢qing”,意为“碳氢化合物”。
还有整天泡在网络上的朋友们,就更不要这样认为了——你不要酱子嘛——酱:“这样”的缩音。你看,碳氢、这样,不仅仅连读缩音了,而且还同时创造出了对应的文字呢。
“你不要酱子嘛”这句网语翻译为孟州方言咋说?——nia bao zher式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