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食品饮料消费增速温和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月同比增长13.3%,维持了下半年以来回升的势头。重点流通企业食品销售额13年1-10月累计同比增10.5%,低于2012年同期,但较1H13有小幅回升,重点流通企业饮料销售额13年1-10月累计同比增9.1%,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较1H13有回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行业全年月度销售额均同比为下降,应该是体现了“整风运动”对餐饮行业的影响,但考虑基数效应,预计2014年应可转正。
总的来看,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自1Q10以来持续下滑,对食品饮料消费负面影响正逐渐体现;另一方面,2013年食品、饮料增速全年稳中有升,基本稳定。根据平安宏观预测,2014年经济增速至少在7%以上,且有超预期可能,预计食品饮料消费增速能够保持约10%的温和增长。
图表1:10月社消零售总额增速微幅回升

图表2:前10月饮料销售增长9.1%

分析不同年龄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户籍分布,婴童消费、中青年消费、女性消费、农村消费将是最大亮点。
“单独”二胎有望推动婴儿潮从15年开始。预计“单独”二胎将在各省14年初人大会议上落地,考虑受孕及孕期,估计这一波新增婴儿潮将从2015年开始。根据各方研究,普遍认知是,与政策放开前比,预计每年新增婴儿10%-20%,即160-320万。取15%的中值,我们估计2015年出生人口可能从2014年的预计1672万增至1919万,在2020年前大致维持这一水平。
婴儿潮将主要来自农村及二、三、四线城市。根据2011年数据估算,计划单列市及以上城市非农户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10%,地级市和县两级约占10%,镇约占13%,农村户籍人口约占66%。假设农村人口出生率较非农户籍高30%,则计划单列及以上城市非农户籍新生儿仅占新生儿的约8.3%。考虑“单独”二胎政策放开后,非一线城市生育意愿更高,估计计划单列及以上城市非农户籍新生儿占比可能更低。
30-40岁消费人口将迎来高潮,22岁以下男女失调可能带来女性消费潮。1979年至1987年,新出生人口从1739万猛增至2550万,且高基数维持了4年。随着这批人将逐渐步入30-40岁,至2020年之前,30-40岁总人数将增长约15%。由于30-40岁通常是人生收入增长最快阶段,故这批人应有助于推升消费升级速度。另一方面,以2014年为基期,22岁以下人口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将开始显现,其中17-21岁每个女性对应1.11个男性,17岁以下每个女性对应约1.18个男性。随着这批人逐渐步入适婚和工作年龄,女性供小于求有可能带来独特的消费潮。
人口结构支持消费升级再加速:土改可能推动数量最多的农村人口财富快速增长、同龄人中大学毕业生占比快速上升、80后和90后进入收入高增长阶段、人口剧烈流动。农村户籍人口当前仍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农村建设用地、宅基地、耕地使用权的交易可能推动农村人口财富快速增长,甚至可能支持农村消费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2014年,预计22岁人口中受大学教育比例达到32%,高于2013年的约29%,18岁不上大学人口则继续快速下降。我们估计,2011年流动人口相当于城镇非农户籍人口的47%,以2008年数据计算,当年流动人口为计划单列市户籍非农人口的1.39倍。
图表3:“单独”二胎带来婴儿潮可能于15年到来

图表4:30-40岁人数将快速上升,27岁以下快降

图表5:2014年不同年龄人数分布图表14女少男多时代来临,可能影响消费结构

收入上升仍将推动消费能力提升,结构持续升级。根据十八大报告规划,2020年人均收入要较2010年翻一番,折为年复合增长率为7.2%,这必将推动人均实际消费的不断提升,同时消费升级趋势也将延续。
最终消费支出向居民倾斜。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中ZF消费占27.3%。新一届ZF2012年开始严控三公支出,并明确提出ZF要过紧日子。更重要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减少ZF对经济的干预,这不仅意味着社会资源分配决策模式的转变,同时也会带来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并持续影响未来消费的决策者。可以合理预计,消费对GDP的贡献将显著上升,同时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占比也会上升。
农村可能是消费的最大亮点。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中农村居民仅占22.2%,当年农村户籍人口占中国总人口的约三分之二,两项比例严重失衡,且前者自1983年以来持续下降。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如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试点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等。土地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财产,赋予农民权利就会让农村居民财富能够兑现。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仅9787元,约9亿农民合计现金收入为8.6万亿元,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比约2%。粗略估计,农村宅基地、建设用地、耕地承包权的价值高达150万亿以上,这部分财产价值如果能释放出来,将快速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利好外出就餐、乳制品、肉制品等。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14元,不考虑通胀也仅相当于城镇居民2001年水平,考虑通胀,可能仅相当于城镇居民90年初水平。对比城镇居民2001年到2012年食品类支出的差异,假设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升级可能延续此路径。2001至2012年,外出用餐、干鲜瓜果类和乳制品是城镇居民增长最快的子行业,肉禽、酒饮料增长也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