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国的教育支出比重一直是偏低的,在1993年的时候中央提出到2000年为止,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且形成法律。但事实上,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实现这一目标。科教兴国有点形式化,我们国家对体育和科技的重视程度超过了教育和卫生,教育的经济价值具有潜在性和附生性,没有办法独立体现,所以投资教育根本没有投资基础建筑来得效果直接。除了总量不足,结构分配及其不合理。我国长期以来对高教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基础教育,比如50-60年代的时候,大学生不用交钱上学还有补助,可是那时候农村读小学还需要交钱或者家长为学校变相的义务劳动或捐赠。基础教育经费由地方筹措是国际经验,因为基础教育的特殊性质,孩子读书需要就近入学,所以基础教育事权应该属于地方,地方应该能有经费保证基础教育,但也造成了各地苦乐不均。最关键的是分税制改革后,地方事权加大,财权减少,中央和省级财政收入极大增加,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缓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