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6973 28
2014-03-12

在建筑学的词目里,并没有“标志性建筑”词目。

            

但我们把建筑群中位置显要,或形象突出,或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物称为标志性建筑。

               

你们学校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大门?教学主楼?还是行政楼?

           

要我说,图书馆,应该是一所大学里最标志性的建筑。

         

作为一个接下来按照套路来说,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去图书馆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越来越多的人拎着笔电、抱着Pad在图书馆消磨时间。

         

Cas先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武汉大学的“老图”说起。

      

            

                           

这是一座能让人心动的图书馆,它远离主校园,处在狮子山颠,朴实庄重,有容纳的气势。你站在它的门牌前,会有心动的感觉。而故宫式的房顶上那块小小的牌匾的上的三个篆书图书馆则静静的见证着它一样长久的历史。那清晰的轮廓、流畅的线条、飞翘的脊檐、恢宏的气势使之真正成为凝固的音乐。而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东西交融的文化氛围也足以令每一位观赏者为之倾倒。老图书馆正门上方镶的是中国图书馆祖师——老子的镂空雕像,而两边为青灯雕饰,寓意“青灯伴书卷”。

         

穿过古色古香的门廊,步入到明亮高穹的大厅,更能体会到一种庄重与和谐,宁谧与典雅。那是一种空灵飘逸的感受。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踏进老图,宽大的老式的落地窗户漏进来短短的红光,洒在校园里最好的红木桌椅上,洒在每一个俯头苦读的        学生身上,那是一种精神的升华。

                    
据说,武大人必做的四件事之一,就有“在老图上自习”。老图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所以平时为了保护,是不允许上去的,但对于要离校的毕业生,每人可以登高一次。
                    
“老图”现在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古籍馆也就是“特藏部”,书库使用面积1000多平米,藏书容量最初为15-20万册,经扩建后达到40万册,这在民国时期的大学图书馆中是屈指可数的。
            
老图的馆藏从影宋仿元的珍稀刻本,到明清的方志丛书,从经史子集到家谱族牒,从民国时期的历史文献到武大师生的著述收藏……,武大现存的20多万册线装古籍,包括800多种善本(善本,这里指刻印较早、流传较少的各类古籍)、1000多种方志(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400多种家谱和2600多种历史报刊等全藏在这里。
                   你呢,你们学校的图书馆呢?你对经历过的图书馆的那些记忆呢?
         
#经管教育我来评#有奖征集之“那些年,我们待过的图书馆,上传你们学校的图书馆照片,配简单文字,赢论坛VIP大奖!
               
活动日期:截止到3月31日
         
活动方式楼下跟帖
            
发帖要求至少1张美图+文字
            
活动奖励
        
一等奖1名: VIP4
二等奖2名: VIP3
三等奖3名: VIP2
优秀奖若干:VIP1
                    
如果不想码字,直接购买VIP,戳这里:https://bbs.pinggu.org/z_vip.ph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12 10:37:40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图书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0:37:51
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图书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0:40:14
逸夫图书馆~ 不过已经毕业了~ 就来凑个人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0:43:12
图书馆很漂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2 10:49:43

图书馆.jpg


       中南大学图书馆以新校区图书馆为主体,分布于5个校区,拥有阅览座位5500余个,周开放时间70-105小时。至2010年底,馆藏纸本文献总量累计420万册,电子图书140余万册,电子期刊2.5万余种。全馆局域网内计算机千余台,至桌面带宽均达到100M。数字图书馆资源丰富,特色鲜明,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中南大学新校区图书馆在电子化自动化方面绝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全馆采用ILASⅢ图书馆自动化管理集成系统,建立了统一的文献信息服务平台,校区间全面实现通借、通还、通阅。馆藏资源的使用、采集、加工和发布全面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依托校园网启动了多个学院分馆的建设,促进全校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文献资源建设形成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相结合,具鲜明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全面的、多样化的文献信息支持。收藏文献的学科重点包括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地质、选矿、采矿、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数学、力学、机械、电工电子、管理、外语、医学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外科学、内科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神经病学等多个方面,建立了连续性的、能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大力引进和推广数据库等电子文献资源,已引进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SCI、CA、EI等中外文全文和文摘数据库共90余个,馆藏各类电子资源涵盖我校全部重点学科。自建多个特色数据库,均已形成一定规模,其中《有色金属特色文献数据库》和《重点学科导航库》被列入“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子项目。依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平台等,可实现广泛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中南大学数字图书馆”是中南大学“211”、“985” 工程建设的子项目,已建成具有先进应用技术水平的数字图书馆,以其先进的理念、完备的功能、丰富的数字资源,为教学科研搭建了先进的数字资源利用平台,在区域和行业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中南大学图书馆具备了信息咨询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与国内外各大检索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可进行科技查新、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定题服务。 2003年9月,经教育部专家组评审,中南大学图书馆成为教育部首批11个综合类科技查新工作站之一。近几年来,科技查新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大幅提高、信息咨询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新图书馆是中南大学新的标志性建筑,以网络化、智能化、多功能、个性化及绿色环保为主基调,集开放性、现代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多种功能为一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