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1189 1
2014-03-17

   书摘:“专才”与“全才”

  “全才”,亦即“复合型人才”未必带来“高效率”。有时用“专才”要强于用“全才”。


  “专才”,顾名思义,就是指“只会做一件事儿”的人,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全才”就是指“会做很多件事儿”的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复合型人才”(一般指“博而不精”之人。当然,也有“又博又精”之人,但实属极少数,甚至堪称“异类”。)

  用哪种人好?

  首先,这要看情况,一般说来,最佳情况应该是(尤其是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应该这样):“全才”“专用”。就是说,人才,还是“复合型”的好,但最好固定在一个岗位上用。

  但在现实生活中,大家往往会对“全才”有着过多的期待,甚至于接近“神话”。因此,我在此主要针对“复合型人才”的缺点进行剖析(但这并不意味着否认“复合型人才”的意义与价值)。

  人们喜欢“复合型人才”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合乎逻辑。“复合型人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什么活儿都能干),也可以降低人力成本(雇一个人顶上三个人),因此,不喜欢这种人才的老板肯定是脑袋进水了。

  但是,用“复合型人才”也会存在一个巨大的陷阱。那就是,“复合型人才”也是“人”,毕竟精力有限。他可能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八成,而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十成则绝无可能。然而,用“专才”则有可能大幅度提高或改善做事的效率与成果。比如,与一个“全才”相比,十个“专才”可能会把所有事情的效果提升到“九成”,这多出来的“一成”,将会成为企业异常宝贵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将会远远超过用“全才”不用“专才”而节省下来的成本。

  “全才”还有一个弊病。因为“全”而不得不凡事“事必躬亲”,而他的时间毕竟有限,这就会使他无暇他顾,疲于奔命,不得不把有限的时间平摊给太多的“事项”,使本来时间充沛的话可以做到十成的事情,也只能做到六、七成。最终搞到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好不坏,不上不下,别别扭扭,死气沉沉。这种情况给企业带来的“生产力”的浪费也将是巨大的,所以是得不偿失的。

  由此看来,“专”一些,“闲”一些,也许也是一种高超的“用人之道”。而“满负荷”、“全才”之类的想法在很多时候则很可能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或者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紧箍咒”而已。

  所谓“先入为主”、“画地为牢”说的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www.earm.cn/田成杰 2014-3-17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给你一个公司,看你怎么管》,南勇/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我的更多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17 02:16:37
“全才”还有一个弊病。因为“全”而不得不凡事“事必躬亲”--显然对“全才”的概念是错的!

就是因为“全"而不"专", 所以“全才”的角色以"统筹"和"沟通"为主, 绝不可“事必躬亲”. 相反, "专才”却要“躬亲”(注: 既然在团队中最“专” 的他, 当然是Problem solver). 其实, “全才”与"专才”没法说是那一种比较好, 只能说在特定的作业环境内, 那一种比较合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