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城镇化靠的就是市场解决就业
2014/3/19 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城镇化进入人口城镇化新阶段。3月16日,新华社授权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中国此前三十年城镇化速度极快,却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效率缺失风险重重,不公平导致的社会阶层区隔,环境资源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文化历史快速消失。
提升城镇化关键是就业与创富机制,没有就业的提升,就不可能有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背后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就业机会最大化,没有就业没有基础社会保障机制,所谓的人口城镇化就是无源之水。
此次人口城镇化的目标是谨慎的。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2012年,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2.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3%,通过8年的时间,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提高7.4%,户籍人口城镇化提升9.7%,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略微快于常住人口城镇化。
制订谨慎而现实的目标,基于如下事实,中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庞大的就业人口需求,人口城镇化需要政府真金白银的保障支出,而当地政府无法通过城镇化产生的财富足额支付。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2.34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这些常住城镇人口没有能够享受到公平保障服务,因此他们的财富主要体现在乡村宅基地上空荡荡的楼房,人地分离必然造成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如果到2020年有1亿农民工朋友从常住城镇人口,转化成为户籍城镇人口,保守估计,政府需要支付人均10万元的转化成本,不刨除通胀,需要10万亿元的成本。
关键是农民进城后的就业问题如何解决,没有就业,就是死城。
要增加就业,靠的是调动市场活力,靠的是增加农民工朋友的就业技能。在2013年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公布了一组数据,可以反映民间市场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独一无二的重要性:2012年非公有制经济的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82万亿,过去五年每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1.6%。在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的资产所占的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占的比重超过60%。另外,非公有制经济这块税收的贡献超过了50%,GDP所占的比重超过了60%,就业贡献超过80%。如果从新增就业来看,它的贡献达到了90%。很明显,目前拉动经济主要靠的是民间市场的活力,靠国企靠央企,不可能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中科院院士陆大道,陆先生表示城镇就业是决定城镇化速度、城镇规模的主要支撑条件。近年来,我国城镇化速度较快,产业支撑无法跟上,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赶不上城镇新增人口的增长。我国城镇化率近年来每年增长1.3%,每年相应增加城镇人口1800万人,但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不到1200万个。此外,许多城市的新区建设是人为拉动,产业支撑不力,涉及2.6亿农民工在城市的发展和生活保障问题,他们进城后的就业缺乏稳定性。
笔者去市场买菜、剪头,坐出租车听到外地口音的,拉起家常来,这些外地的农民工朋友基本处于中低端的服务领域,而在珠三角等地的制造业工厂中,一家富士康吸纳的就业人口就达到几十万。但这样的低端就业显然无法让这些农民工朋友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立足。
此次新型城镇化规划,辟出专门一节谈“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农民工培训”,有效的技能培训是就业的前提,有什么样的就业者就有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完全未经培训的低端劳动力大军,是中国产业结构无法升级的拦路虎。一些地方因为拆迁暴得厚利的农民工朋友,花光手中的钱后沦为城市贫民,有鱼无渔,城镇化行之不远。
为农民工朋友的产业培训事实上一直在做,但效率高低应该体现在农民工朋友的自主选择上,什么样的培训学校、什么样的技能受到欢迎,让农民工朋友用教育券主动投票,使整体培训效率最大化。而不是找某某乡长亲戚弄几台电脑搞个培训中心,摆摆花架子分分培训经费。
人口城镇化是硬骨头,涉及利益分配、保障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但重中之重是发展市场解决就业,使城镇化成为健康的有源之水。有市场,有就业,有一切。
注:西安也有20度了
见到老朋友,高兴的是,五六年过去,人依旧,容颜依旧
咸阳老航站楼,里面的小玩艺儿最有特色
在机场买过皮影,钥匙圈,杯垫
差点买个大大胖胖的唐代仕女石像
实在拿不动而作罢
这个机场有西部的俏皮与憨厚,像佟掌柜的语言一样
有泥土味的文化
新航站楼,开始高大上
死贵的衣服化妆品皮箱,失去特色
支付宝、理财通心平气和发布声明
看来与相关部门的勾通不错,获得的民间支持是义气
庞大的市场巨大的利益,不会易手
继续关注马航事件
如此精心的策划,接应团队,各国古怪的沉默
没有为乘客振臂的英雄国家
非英雄时代,私下较量与交易成为常态
2014/3/19 叶檀市场
新闻1:空头氛围浓郁,人民币汇率下挫,房地产信贷局部崩盘,宁波兴润置业资金链断裂负债35亿
点评:绞杀套汇资金、套利资金可能扩大化,资金流向短期逆转。如果宁波房贷事件伴随着其他三四线城市房地产资金链大规模断裂,降准是迟早的事。目前还在观望,看传染性如何,货币政策暂时不变。
新闻2:根据咨询公司Johnson AssociatesInc的预测,华尔街投行将在未来十年削减约半数在纽约、伦敦等高成本城市的支持人员,将这些岗位转移至发展中国家中生活成本较低的城市。到2024年,只有25%的此类员工会继续留在高成本城市,而在发展中国家的员工比例将从25%跳增至50%。
点评:金融机构分解后台,具有语言人才优势的印度承担电信外包后,将承担金融外包。亚洲是新加坡、班加罗尔,美国本土是高盛拓展盐湖城,大摩拓展巴尔的摩。中国的北京、上海呢?语言人才储备经商环境还不足以支撑。
新闻3:据bloomberg news,印度Tata集团宣布将投资80亿美元致力于公路,机场,及住房建设。此举被认为是看好大选后的整个稳定局势。
点评:金砖四国中波澜不惊的国家,没有惊喜,也没有失落。基础建设展开,承接外包,能否取代中国在国际贸易链条中的地位?前提是,中国大失落,印度文化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