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6.银河系的历史就是宇宙的历史吗?
2014.3.19
据说宇宙的历史是138亿年,与银河系、太阳系的年龄一样。那么,据说由恒星“塌陷”演变来的中子星、白矮星和黑洞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它们的年龄也是138亿年吗?
现代物理有着太多相互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许多“诺奖”项目都可能被未来的发现推翻,万有引力、大爆炸理论,已经站到了悬崖边上,没有它们的否定,就没有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新的辉煌!
爆炸是一个系统的毁灭和新系统的开始,但有一个长期的酝酿过程,不可能是几十秒的事。氢弹爆炸产生的核聚变虽然迅速,也是以大量物质的散发为代价的、典型的减量核聚变。银河系的形成具有两个爆炸点:正物质聚变点和反物质聚变点。其一形成银河系,其二形成对偶类星体星系,每个星系都有相反物质形成的大量二级恒星,太阳是其中之一,太阳系则是银河系基本定型以后缓慢发展起来的。从银核与对偶类星体的形成,到以它们为核心的庞大星系的形成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没有几十秒那么简单,否则不会有现在丰富多彩的太空景象。
宇宙是如此庞大,目光所见不过是一隅的一隅,怎么能够妄言整个宇宙产生于一次爆炸?那个“奇点”的质量究竟是多少?能否通过计算机模拟一个类似的宇宙出来?
唯物论否定无中生有,有一点哲学常识就不会相信爆炸理论,何况那些片面的证据。
在我看来2.7K的所谓背景温度不是大爆炸的残存温度,而是外太空正负电荷以光子形式分布的一般密度,不会处处一样。所谓“红移”现象是站在地球看星系,难道地球是宇宙核心吗?所谓“引力子”至今没有踪影,其实核力未必需要引力子,光子未必是引力的媒介,否则两极就不会那么的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出现。
任何爆炸现象都会伴随局部的物质扩散,但有界限,不会无限扩大,乃至整个宇宙空间。银河系的二级恒星都是伴随银核形成时产生的反物质形成的,太阳系则是太阳诞生以后伴随太阳的成长缓慢形成的。银河系大体定型以后的成长与太阳系的成长同步。
星系的毁灭会影响空间的局部物质密度,所以外太空不会是均质的,星系的成长发育在不同的环境中不会完全一样,正负电荷的空间分布变化会影响星球内部的物质相变,穿越光子的相对高密度区域会引发地震。
科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的真理明天可能就是谬误,不要迷信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