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889 28
2014-03-21
       大鱼按: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的一言一行都令人瞩目。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开始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美国经济日渐复苏,美国退出量化宽松也开始提上日程。日前,美联储主席耶伦释放出信号,将继续审慎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大鱼整理了耶伦的观点、市场的反应以及中国ZF的观点。
      你们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呢?(积极发表观点有奖哦:))




        一、耶伦的首秀
       2月1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新任主席耶伦在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这是耶伦2月1日上任后的“首秀”。耶伦表示将延续前任伯南克的政策,继续审慎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同时对美国经济和就业前景表示谨慎乐观。
       在国会众议院金融委员会举行的半年度货币政策听证会上,耶伦重申了美联储此前的声明,表示其资产购买计划即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没有“预设轨道”,取决于未来经济发展,但她同时表示,只有在美国经济前景“显著恶化”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停止削减量化宽松政策的步伐
  最近两个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大大低于预期。耶伦对此表示意外,但同时表示不应该仅凭这两个月数据对就业市场下结论。针对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出现波动,耶伦表示,美联储“密切关注最近的波动”,但她认为金融市场动荡对美国经济前景没有形成重大风险。分析人士指出,耶伦这番话意味着,正遭受美联储收缩购债打击的新兴市场国家不会获得喘息之机。



       二、金融市场的反应:新兴市场国家应加紧调整经济结构
  耶伦的听证总体上没有令市场意外,但她表示不会加快撤出货币刺激政策提振了金融市场。同时,中国今年以来的贸易数据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两大因素推动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普遍上涨。12日亚洲和欧洲股市普涨,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路透社报道,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普遍回升,俄罗斯和土耳其股市12日均上涨1%。亚洲国家货币总体走强,其中韩元最为明显,在欧洲,匈牙利货币表现抢眼。
  耶伦在担任美联储副主席期间,力挺伯南克的政策。11日的听证会证明她继承了伯南克的衣钵。摩根大通银行经济学家将耶伦称为“迷你伯南克”,其表态都没有超出美联储最近一次货币政策声明的内容,而是传递了政策延续性的信息。
  高盛集团前首席经济学家、“金砖国家”概念提出者吉姆·奥尼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非所有的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金融动荡。中国深圳股市是今年以来全球表现最好的股市之一。金砖国家中只有巴西出了问题。他表示,一些评论家关于1997年至1998年危机重新降临的观点,令人感到惊讶。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确实出现政治问题,特别是乌克兰、泰国和土耳其等,但不能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重现危机。
  新加坡大华银行经济分析师全德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如耶伦所说,美国只会根据本国的经济状况调整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国家股市汇市的动荡不影响美国的货币政策。去年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一轮资本外流的考验,相信大部分国家能应对今年资本外流的冲击。
  全德健指出,量化宽松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是美国为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推出的救市政策,美国经济复苏必然导致量化宽松的退出。“过去几年,量化宽松导致大量资金流向新兴市场国家,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繁荣’。现在是退潮的时候,经济基本面良好的国家能从容应对,外汇储备不足、经常项目账户赤字的国家难免捉襟见肘。”全德健认为,新兴市场国家不能再依赖美国印钞票提供廉价资金,而是要抓住时机调整经济结构,练好内功。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认为,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防患于未然。刘利刚指出,新兴市场国家运用加息等货币政策短期内可以遏制资本外流,但长期来看作用有限。“比起货币政策,投资者更关注经济基本面,新兴市场国家应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这样才能吸引投资者。”





       三、中国的态度: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对我们是好事(财政部长楼继伟
  对于美国退出量化宽松(QE),关注它的外溢影响,这是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而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面临的经济难题,各个新兴经济体情况并不一致,所以是做好自己功课的问题。美国退出QE,外部实质条件是变好的,会造成一些短期资金流动影响,对一些脆弱的地区影响较大,中国不在其列。总体来说,QE退出对我们来讲是好事,因为这表明美国经济有所改善。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bwdt/20140225/144018323541.shtml




你们认为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呢?(积极发表观点有奖哦:))


对大家有启发吗?如果喜欢,记得点击我的头像下方加关注

成为我的粉丝哦

注:帮助人大经济论坛推广,复制贴子内容(带人大经济论坛网址)并发到其他论坛和网站;或点击贴子标题后的推广有奖,把本贴推荐到QQ群或自己的微博(最好@人大经济论坛),然后跟贴贴出链接或截图,证明已作推广的,将获得如下论坛币的奖励!
活动奖励方式(同一个群或微博分享算一次,所有截图均需显示分享人数,否则默认低档奖励):
1.凡分享的QQ群,人数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2.凡分享到微博,您的粉丝在100人以下的,视情况奖励10-40论坛币;100-300人的,奖励50论坛币(每群限奖励一次);300人以上的奖励60-100论坛币。
3.凡分享到其他网站(包括校内网等),帖子保留一天以上的,奖励100论坛币。
4.凡分享超过10次的,另外奖励200论坛币;
凡分享超过20次的,另外奖励500论坛币;凡分享超过50次的,奖励1000论坛币。
5.逢8抢楼,凡回复的楼层尾数逢8,活动结束后,每位额外奖励10论坛币,欢迎抢楼!
6.所有奖励均可叠加,奖励不封顶。


更多精彩内容请安装人大经济论坛手机客户端:http://www.peixun.net/misc/app.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3-21 22:47:56
    继续补充一下中国ZF的观点:中国有能力承受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外管局)


      QE退出对我国影响还不明显但挑战不容忽视

  美国QE(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将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管涛(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影响还不明显。第二,冲击有承受能力。第三,挑战不容忽视。

  所谓“影响还不明显”,就是到现在为止,美国从谈QE退出到正式宣布QE退出对中国跨境资金流动都没有造成根本的影响。去年12月份,美联储宣布从2014年1月份开始缩减购债规模,而去年12月份我国银行结售汇顺差达到310亿美元,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另外,许多境外机构编制的新兴市场货币指数显示,去年一年新兴市场的货币总体是贬值的,但是去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累计升值3.1%,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7.2%和7.9%。“这些说明,美国的QE退出没有改变中国跨境资金净流入的态势。”管涛说。

  所谓“冲击有承受能力”,就是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冲击,中国有信心抵御,也有一定承受能力。信心一方面来自中国已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改革红利将逐步释放,并且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基本面、财政金融状况比较稳健,我们还拥有比较充裕的外汇储备。即便有一些资金流出压力,我国也可以承受。“另一方面,QE退出不完全是坏事,反映了美国经济向好,有利于改善我国的外需环境。同时,因为QE退出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地释放,所以也能减缓对我国的冲击。从积极意义看,如果QE退出过程中一些资本回流到发达国家,还能帮我们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管涛说。

  所谓“挑战不容忽视”,就是QE退出的进程和退出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会变成国际金融市场一个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会被市场反复炒作。“QE退出的过程,可能造成国际资本回流,也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随着QE退出,还会造成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成本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中国企业的财务运作。所以我们要高度关注,积极应对。”管涛说。
http://news.qq.com/a/20140125/000715.ht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1 22:54:22
国内房市、股市会重估,相信又有新在投机机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1 23:00:17
很棒很有意义 谢谢楼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1 23:32:37
laterby 发表于 2014-3-21 22:54
国内房市、股市会重估,相信又有新在投机机会了
为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22 08:29:03
bigfisher 发表于 2014-3-21 23:32
为什么呢?
因为境外热钱投资中国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楼市,其次还有股市,一旦资金外撤,资产需求与供给压力改变,应该会导致重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