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647 0
2014-03-22
首先来关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今天, 第十五届中国高层发展论坛经济峰会在北京召开,2014年国内外政治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成为了此次峰会的焦点话题,面对一季度经济数据的低迷,我们都该防范哪些风险呢?一起来听听嘉宾的观点。

  专家:经济不确定因素较多 把控改革尺度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从前两个月的数据看(经济)的确有下行压力,特别是工业增加值才八点几,低于预期,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 底在哪里,现在应该说还没有还没有探明。

  交通银行行情问诊)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从运行态势来看,(经济)短期下滑的趋势明显,而且这次下滑还是由内部内生的因素引起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今年很危险的是国际经济环境的问题,今年国际地缘政治环境更重要,
  与会嘉宾表示,今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不确定因素较多,金融风险,地方债危机,国企改革,就业转型,房地产分化,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等都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如何把控尺度对未来经济走向至关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现在中国经济面临三方面挑战,第一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第二提升非贸易部门的效率,第三如何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帝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小明表示,通过调结构增加消费这一块,让消费占比从35%上升到50%,这样每年的消费增长速度就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央视财经评论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说,现在通过提前投资项目,同时加快改革,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通过这些办法,稳定增长,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就业结构不合理 转型迫在眉睫
  在今年两会上,政府又一次把就业率作为经济增长的头号指标来强调,认为稳定就业是稳定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对此问题,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嘉宾纷纷表示,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通过转型稳定就业已经势在必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表示,我觉得(就业)最核心的是结构问题,从总量来看我们劳动力的峰值已经过了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表示,工厂找不到工人,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这是结构性的(问题)
  据了解, 2000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仅有108万,十年后,招生规模扩至700万,然而市场需求却没有和教育规模扩张相匹配,此外,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市场继续收缩,高附加值的技术培训市场缺失,直接导致工厂找不到想要的技术人才,而大量高校毕业生又难以就业的矛盾局面。对此,众多专家表示,当前中国总的就业压力并不大,但就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隆国强表示,我们现在不是总量的压力,而是结构性压力,也就是说创造更多的适合高等教育高技能的就业岗位 。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说, 老百姓现在的需求都在民生方面,这个地方有很多的就业增长点和经济增长点,16.19在整个社会服务方面我们非常弱,
  央视财经评论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表示,让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让它的新增就业比重提高,换句话说要创造高质量的新增就业。而不是过去那些蓝领的劳工型就业。这是一个挑战。
  萨克斯:世界经济合理增长 主要经济体略显乏力
  本次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还聚集了众多国际知名专家学者,他们对今后中国经济的走向普遍表示乐观,但同时也强调,其中仍然蕴含着诸多挑战。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说,(世界经济)中期的预期是合理的增长 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 比如地缘政治 中东地区的危机 甚至包括气候危机等等 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情况 美国 欧洲 中国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强劲 所以也存在经济上的风险 我认为中国经济是从资源密集开发模式转向智慧的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
  洛奇: 中国经济需要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洛奇说,我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我认为世界经济将经历又一年的缓慢增长及艰难的一年 美国 日本会好些 但不会好很多 危机在增长 美国 欧洲的危机依然存在 需要时间来克服 我对中国经济保持乐观 因为中国经济从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 从依赖出口转向内需 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更为稳健 放缓是件好事 中国需要从高速度的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增长 更为民众 环境考虑
  斯蒂格利茨:中国需平衡市场与政府关系 发展新经济形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中国经济是放缓了 这是很好的现象 从数量到质量的变革 是可持续的发展 经济模式需要改变是因为结构发生改变 之前过于依靠出口市场了 但美国等出口市场现在很弱 需要聚焦在内需上 所有的国家要平衡国家和市场 要平衡好市场和政府关系 需要大力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比如非盈利组织非常重要

  欧美学者: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 鼓励双向流动

  在今天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人民币汇率和乌克兰局势也成为了国外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下面我们到会场来听一听国外专家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法。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说,人民币自从2005年以来已经升值了超过35% 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已经减少的非常多了 我认为人民币已经非常接近均衡价值了 通过扩大浮动区间 央行释放了一个信号 表明现在是市场中的双向流动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说,我认为就人民币管理方面的原因 扩大浮动区间 增加一些不确定性 他们也想打消人们对人民币单边升值的预期 下跌能帮助打消这种可能性 但是长期来看 我认为人民币会继续升值
  俄罗斯与欧美相互制裁对全球经济影响有限
  此外,对于克里米亚问题所引发的俄罗斯与欧美等国的相互制裁,欧美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表示,这会给国际资本市场和全球能源格局带来一定影响,但并不会造成特别大的波动。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说,我不认为俄罗斯方面的美国贷款和美国证券会对美国产生什么影响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非常有限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马丁·沃尔夫说,如果俄罗斯违约其债务 这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 俄罗斯对美国经济毫无砝码 它对欧洲的经济有些砝码 因为其是欧洲天然气的最大提供国 提供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30% 这是他所仅拥有的最大砝码 对美元的影响微乎其微

  道达尔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哲睿说,事实上 对欧洲来说 有很多天然气的其他来源 很多天然气可以从中东进口 尤其是现在又到了春季 我不认为现在有任何担忧 现在欧洲没有任何天然气短缺的威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