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253 23
2008-03-17


前些天央行周行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现在的利率还有上行空间,似乎是暗示,央行还会继续加息。

但愿我这个理解是错的。最近一年多来,央行已经五六次上调基准利率,然而通胀却越演越烈。事实已经非常清楚地证明,在“中国国情”下,加息根本起不到压抑通胀的作用。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所有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上的基本原理都错了?当然不是。只是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并不符合“加息能压抑通胀”的前提条件。那究竟是什么前提条件?

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加息的必然结果是抑制普通工商业投资的冲动,限制普通工商业扩张以至正常周转的能力,并使它们的利润水平下降(部分利润转移到商业银行),所以加息最终将导致消费品和服务的产出、供给减少。因此,加息若能压抑通胀,它的基本前提就是货币发行总量必须以更大的幅度下降,否则更多的货币追逐更少的商品,物价只会涨得更厉害。

在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加息将导致普通工商业贷款的意愿和数量减小,由此贷款总量及由贷款转变的存款和货币发行总量也减少。此时的确可以符合“货币发行总量以更大幅度下降”的基本前提,因此加息对于治理通胀也就非常有效。然而在“中国国情”下,由于错误坚持早已过时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巨量的外汇储备不能在商业银行一级得到有效的缓冲和吸收,而是绝大部分转化为投放的基础货币。商业银行由于本币存款和利息负担大幅增加,迫使它们不断努力地将这些“余钱”再贷出去(所谓乘数效应),从而使货币发行总量居高不下,而且日益膨胀,经济泡沫越吹越大。这种情况下,加息当然无法压抑通胀,相反,更是助长通胀,这一点我上次已经详细分析过,见参考文章一。

不仅如此,最近两年来,外汇的流入已经出现了相当危险的变化倾向。这就是外商长期实业投资所形成的外汇储备减少,而短期投机热钱带来的外汇储备激增。反映在央行的统计数据上,就是“外汇买卖”项目由几年前的每季度不过数十亿美元,飙升到去年的每月数百亿美元。实业投资减少,失业率必然攀升,在物价猛涨的双重打击下,普通人生活必定愈加艰难,社会上的抱怨和不安情绪日增;而投机热钱的大量流入,则容易造成资本市场不稳定,诱发金融动荡和危机。

由于中国普通工业产品的生产能力总体过剩,因此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似乎供给下降引起的物价上涨并不是严重问题。一家企业减产或倒闭形成的市场真空很快就会有另一家企业去填补。不过,这种脆弱的平衡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现在已经处于一个非常关键和危险的临界点了。以一升装的纸包纯牛奶为例。去年10~11月时,广州地区超市的价钱还维持在5~5.50元左右。后来据说是伊利不行了,市面干脆断货了一段时间,春节前后才恢复供应,但蒙牛的一升装纯牛奶现在卖到7.6元,这还比更高的时候“优惠”了两毛,好感动喔~

这种现象说明,生产能力过剩对价格的抑制作用必须在这个市场还存在最低数量的竞争者时才成立。设若以后牛奶的替代品,例如豆浆、豆奶、奶粉之类的生产企业也减产或倒闭,蒙牛的纯牛奶将卖到10元/升不止。当然,蒙牛和它的内部员工或许笑得见牙不见眼,但他们的“笑”却是以更多,更多得多人的“哭”为代价的。何况他们的“笑”,大概也“笑”不到多久了。在全面和加速通胀的形势下,没有几个人能笑到最后,没有几个人不是以“哭”收场的。

老实说,我不喜欢喝蒙牛的东西,伊利的好一点,更有奶味,口感更纯正,蒙牛的只有一个甜字。其中有些什么蹊跷,我就不去猜了。

2002~2003年期间,为了解决所谓的“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问题,政府和央行开始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这放在正常的市场经济国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然而在“中国国情”下,却又是牛头不对马嘴。“内需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使用权不可自由交易、抵押和流动,因此产业落后但为数最多的农民和农村地区不能获得足够的货币消费,也就无法提升内需。“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则是仍有大量的基础产业、基本服务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如能源、原材料、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传媒、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等等。大量民间资本难以进入这些领域,只能局限在普通工商业里打转,或廉价出口,造成恶性竞争,价格低于正常水平,形成貌似“通货紧缩”的现象。不解决这两个根本问题,只想作枝枝节节的修补,“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就是今天的结果--房价越“调”越高,现在更是变成物价越“调”越高。

建一座房子要多少成本?两年前一个包工头告诉我,中等质量带基本装修的多层住宅约700元/平米,差不多同一时期,我一个同学在广州番禺区买了一块地自己建,500元/平米,不过他只建了三层。广州郊区有不少当地政府“三通一平”的土地块直接向社会出售和允许自建,也是广州的房价不如京、沪、深等地涨得那么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尽管如此,广州市区中等地段中等质量的一手楼价也已经从2003年之前的4500元/平米以下升到现在10000元/平米以上,而相同地段、相同质量的十年内二手楼价也从3500元/平米以下涨至7000元/平米以上,均超过一倍,这还是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稍有调整”后的结果。

有位网友曾在我的帖子下面提出“超市售货员应不应买得起房子”这样的问题。我的第一个回答是,所谓“应不应”只是一个主观的价值或愿望问题,而通常我的思考方法首先不是想“应不应”,要说“应不应”的话,我还大可以认为他/她不仅“应”有房子,还“应”有汽车、别墅、游艇......难道你想反驳吗?

我首先考虑的是“超市售货员会不会买得起房子”,所谓“会不会”就是客观的事实或规律。显然,在左派同志痛恨不已、臭骂不止的那个“失去的十三年”,一个低收入家庭,譬如超市的售货员等,倒还是有可能买得起房子,尽管只是二手,尽管供楼还贷辛苦一点。2003年及以前,如果你能多花些时间去慢慢找,还可以在广州的一些二线地段的内街,找到3000元/平米以内,质量不错的房子,所以那时候网上几乎没人(包括左派同志)抱怨什么房价;而现在大概多数自以为“中产”者,尤其近几年才参加工作的人都只能望楼兴叹。

我的第二个回答与本文内容无关,此略。请这位网友继续留意我的文章。

当然五年前的基本制度和现在也没什么区别,挺房价论者也可以举出诸如资产涨跌周期、人民币(购买力)贬值、房子质量和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基础建设的进展等等理由。对此我都不反对。但是,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的信奉者和主张者,我当然始终一贯地认为,现在和过去的楼价都不是一个正常市场下的真实价格。如果土地使用权能自由交易,允许普通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和居民自建房,至少的效果是房产市场供给均衡,不会象现在这样集中在中高端,甚至集中在别墅和豪宅;如果一早废除错误、过时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允许商业银行自主经营大部分外汇收入,至少“流动性泛滥”将大大减轻,房子的“暴富效应”和吸引投机热钱以至正常工商业经营资金的“黑洞效应”也将小得多,不至于酿成今日的严重局面。由房价高涨至物价高涨,不过是各种错误制度的恶果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因此要治理通胀,解决流动性泛滥问题和普通人的居住问题,避免出现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唯一正确的途径只能是:

1.短期内,废除强制结售汇,放开对商业银行和民间的外汇管制,同时重发B股以缓冲和吸收过量外汇储备;
2.长期看,仍是要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动和交易,放开民间投资房地产业的市场准入,废除对基础产业、基础服务的高度垄断。

以下均为重要参考文章,再请各位仔细阅读,踊跃评论。

参考文章一:

通胀的成因、后果和对策(重要文章,必看)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92785-1-1.html

参考文章二: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款确应修改
https://bbs.pinggu.org/thread-293992-1-1.html

参考文章三:

土地制度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和宏观经济平衡
https://bbs.pinggu.org/thread-92765-1-1.html


单选投票, 共有 28 人参与投票

距结束还有: 3568 天4 小时51 分钟

您需要登录之后方能进行投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3-17 15:32:00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14:20   
  作者:三叶虫72 回复日期:2008-3-17 11:51:48 
    我怀疑楼主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否则就是有意混淆视听.估计前者居多.
    
    因为加息的必然结果是抑制普通工商业投资的冲动,限制普通工商业扩张以至正常周转的能力
    .......................................
    中国目前的通涨并非是工商业供应不足,粮食和猪肉等并非工商业产品,这条首先就站不住脚,其次,加息也不必然抑制普通工商业投资的冲动,只要有利可图,只要赚的钱超过利息支出,为什么不投资?
  
  ----------------------------------
  首先,部分食品是再加工产品,属于工商业产品,罐头和纸包牛奶等都是。
  其次,农资、化肥等也是工商业产品。
  第三,工商业产品涨价会刺激农产品涨价,农民手上的钱本来就少,更要补偿损失。
  
  至于农产品为何涨那么多,去年我有个文章,你自己看吧:
  
    CPI告诉我们什么?
   食品涨价,农民富了吗?
    肉价暴涨不过是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报应
    (均在本论坛)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16:14   
  首先,部分食品是再加工产品,属于工商业产品,罐头和纸包牛奶等都是。
  -------------------------
  包括更常见的面包、包子、饺子、面条都是。尽管有些可能还是手工。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17:58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16:14 
    首先,部分食品是再加工产品,属于工商业产品,罐头和纸包牛奶等都是。
    -------------------------
    包括更常见的面包、包子、饺子、面条都是。尽管有些可能还是手工。
  ----------------------------
  
  当然还有最常用的油、盐、糖、醋、酱料等等。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19:19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14:20 
    作者:三叶虫72 回复日期:2008-3-17 11:51:48 
      我怀疑楼主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否则就是有意混淆视听.估计前者居多.
  ---------------------------------------
  
  所以我怀疑你缺乏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最简单的思维能力。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29:27   
  作者:稻草和大米 回复日期:2008-3-17 12:34:35 
    
    作者:www_link 回复日期:2008-3-17 12:07:12 
      LZ要明白现在加息不只是为了压通胀,现在通胀8.7%,要短期压下去是不现实的。加息更重要的制止在经济高峰期大量投资,先把口袋轧住,免得将来窟窿越搞越大发展到回天无力了的地步。
      
    ===================================================
    
       
    作者:三叶虫72 回复日期:2008-3-17 11:51:48 
      我怀疑楼主缺乏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否则就是有意混淆视听.估计前者居多.
              
    
    ===============================================
    
    
    明白人
  
  -----------------------------
  
  这个的大脑也就是三叶虫一般。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44:43   
  作者:稻草和大米 回复日期:2008-3-17 12:34:35 
  
  其次,加息也不必然抑制普通工商业投资的冲动,只要有利可图,只要赚的钱超过利息支出,为什么不投资?
  --------------------------
  
  写出这样的话的人只能证明根本没有一点做实业或商业经验。
  
  一个企业除去正常经营成本,例如人工,房租,水电,机器设备折旧、原材料损耗和税收等等,还要考虑风险成本。正常运作的最低毛利你知道是多少吗?
  
  商业性企业至少30%,生产性企业至少100%(代工的除外)。
  此毛利扣除各项日常支出后能有10%的纯利就很不错了。
  每做一笔生意,就多一次出事的机会。而一出就是大事,譬如货款收不回来,或者产品滞销等等,一次大亏可能抵得上十次小赚。
  所以利息越高,就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盈利接近或低于其边际风险成本,也就是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收缩直至关门大吉。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59:48   
  说明一下,一般企业的毛利是指年度或月度的销售项减购进项,不计工资、税收和其他运营费、宣传费等。
  
  设备和厂房等不是经常购进项,而是作为固定资产逐年折旧,在财务帐目中扣除。故此项不影响毛利计算。
  
  水电费等一般算入运营费用,除非这个企业的产品是与它们直接相关,例如制汽水的工厂。
  
  生产企业由于有大量固定资产折旧,而且产品的市场风险较大,故要求较高的毛利。商业企业没有那么多固定资产,一般也选择适销的产品销售,还有一些办法控制风险(比如代销等),故毛利可以较低。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4:31:26   
  作者:好年华 回复日期:2008-3-17 13:59:48 
    说明一下,一般企业的毛利是指年度或月度的销售项减购进项,不计工资、税收和其他运营费、宣传费等。
  ---------------------------
  
  简单地说,就是增值税发票可以互相抵扣的项目。
  工资、水电、宣传费等不是增值税发票项目,不可直接抵扣。
  除非你用自来水制汽水,但汽水厂生产用自来水是否可以归入增值税发票项目,我也不清楚。
  通常的毛利计算也不含税收(增值税自然不算,营业税等也不算)。

 
文章提交者:gewenwei 加帖在 经济风云

从这句话开始卖私货了:

内需不足是个财富分布的结构问题。如果土地使用权可以自由交易,那这部分庞大的货币从哪里来?即使从投机的诱惑力来讲可能迎来资金追逐,但投机是为了获得暴利,在暴利下土地成为绑架的工具,财富依然会更加高强度集中。

“能源、原材料、电信、供电供水供气、传媒、医疗、教育、金融、房地产”都能成为绑架工具,多一批人或者换一批人参与并不一定能降低勒索筹码,政治博弈地位不对称和缺乏福利保障机制才是“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

写这篇文章的人依然是来着商界的授意,和茅一样却打着亲民的旗号。
--------------------------------------------------------

建议各位仔细阅读原文列出的关于土地制度的文章,看看到底是不是私货,到底谁在卖私货?

财富分布为何如此,这个论坛许多人就在不停地讲,用不着我多说。不过,如果你认为财富分布不均衡主要是“资本家剥削”的话,请自便,我没兴趣奉陪。

土地使用权的流动和交易,可促进城市富余资金的实业投资,也可促进农村专业户扩大生产,谁说一定是投机?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投机,也只会对经济有利,正如股市没有庄家炒作,那是死水一潭,最后谁也没有好处。

我原文并没有说“多一批人或换一批人当然一定可以降低勒索筹码”,你这是故意曲解。
这里的关键是制度建设,正如我在《促进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几条技术建议》提出的一样。
但是,如果连人也不可换,不可增加,就照原来那班人,制度建设更加无从谈起。
所以“多一批人或换一批人”虽不是充分条件,却是必要条件。原文不是讨论“如何多一批人或换一批人”,当然没有集中谈而已。

你的歪曲手段很低级。但愿你只是糊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7 20:47:00

但愿你只是糊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7 22:27:00

有这么夸张么`

我感觉还可以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8 12:50:00

基本同意文章的逻辑推理,不过不同意其部分结论:发行B股以“吸收过量外汇储备”。

楼主应该是(虽然没有说)认为新发行的B股只能有国内投资者认购,否则无异于负薪救火。

不过问题正好出在这里,楼主考虑问题主要从国家高度进行,似乎忽略了微观经济主体的意愿:企业果真愿意发行B股?如果要融资,A股估值水平高B股一倍不止,自然是能上A就不上B;要改善公司治理?B股对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促进作用还会比H股好么?

退一步讲,就算企业愿意发行B股,也不能保证企业愿意持有发行所得的外汇啊,否则何以“吸收过量外汇储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8 13:54:00

文章在微观和实际执行方面似乎缺乏考虑.

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写的不错. 起码从逻辑上是说得过去.

关于楼市部分的考虑,也基本认同.

其实从过去的历史上看, 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面临经济过热的时候,加息似乎都没有办法解决到问题. 一个是市场传导机制方面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外汇套利所带来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