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户口评分标准分为76分
环球时报消息(环球时报记者 吴向九 环球时报实习记者 应海韵):
http://sh.huanqiu.com/top/2008-03/46287.html
专科生申请户口很难 博士生优势不再明显
实用性人才更易落户上海
“现在落户上海真的很难,难得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前几年,在上海就读的非上海生源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基本都能将户口留在上海。现在情况不同了,很多在上海读研究生的毕业生落户上海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一般的本科生了。”今年3月即将毕业的某高校研究生陈兵如此感慨。
目前,我国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异还很明显。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诸如上海等大城市的户籍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背后实实在在的优惠,比如就业、劳保、医疗等等。因此,非上海生源的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想留下来,几乎全都绕不开户籍这道槛。
落户的标准分逐年提高
事实上,自2004年起,上海就对非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户籍实行了“打分制”。申请者的各项要素(如毕业院校、学习成绩、计算机水平、奖励表彰以及专业要素等)累计分值高于“标准分”,方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者只可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上海市**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的调控要求来确定。200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户口评分标准分为64分,2006年的标准分为68分,2007年的标准分为72分。
“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户口评分标准分为76分。”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评分标准的新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上海标准分的评分标准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从2007年开始的,专科生被取消了学历分。而在此之前专科生的 “基本学历”是5分,也就是说现在一般的专科生基本没法申请户口了。第二个变化是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学历分差距缩小了。2006年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之间的学历分分别差6分、4分,2007年分别差3分、3分,变化最大的是博士和硕士的差距由6分变为3分。也就是说,原来“博士铁定能入户”时代即将过去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竞争增强了。
另外还取消了公务员、教师、医疗人员及参与重大项目的0—20分的加分政策。在附加要素分其他栏中,为市级**实验室录用的人才增加10分。
“取消专科生的学历分,但同时又缩小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学历分之间的差距,这说明上海的低端人才已经基本饱和,但中高端的实用性人才仍然缺乏。并且,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是上海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这其中反映出上海对人才的价值取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落户北京、上海都不易
“其实,和北京比较起来,获得上海户籍的难度还不算大。”陈兵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同学,毕业后为了能得到一个北京户口、找到一个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宁愿每个月只拿1000元的工资,这在上海是无法想象的。
记者了解到,上海和北京的落户方式也有不同。北京的用人单位只要单位自己有留京指标,一旦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签用工合同,单位就可以帮助毕业生解决户口问题。但这样的单位很少,所以能得到北京户口的毕业生也很少。而上海的用人单位,其注册资金必须在100万元以上,才有为毕业生申请留沪名额的资格,毕业生同时还必须达到入沪的标准分。
“多年以来,不管是在本地高校还是外地读书的高校毕业生,都会把上海、北京作为他们工作地的首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到上海,所以不得不控制毕业生的数量。”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几年进沪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拿到上海户口。2004年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为2万人左右,2005年为2.9623万人;2006年至少有3.2万人,而同年外地生源进沪指标只有1.7万个。有关人士表示,2008年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
环球时报消息(环球时报记者 吴向九 环球时报实习记者 应海韵):
http://sh.huanqiu.com/top/2008-03/46287.html
专科生申请户口很难 博士生优势不再明显
实用性人才更易落户上海
“现在落户上海真的很难,难得超过一般人的想象。前几年,在上海就读的非上海生源的高校本科毕业生基本都能将户口留在上海。现在情况不同了,很多在上海读研究生的毕业生落户上海都成问题,更不要说一般的本科生了。”今年3月即将毕业的某高校研究生陈兵如此感慨。
目前,我国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以及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差异还很明显。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诸如上海等大城市的户籍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认同,更重要的是背后实实在在的优惠,比如就业、劳保、医疗等等。因此,非上海生源的大学生毕业后如果想留下来,几乎全都绕不开户籍这道槛。
落户的标准分逐年提高
事实上,自2004年起,上海就对非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户籍实行了“打分制”。申请者的各项要素(如毕业院校、学习成绩、计算机水平、奖励表彰以及专业要素等)累计分值高于“标准分”,方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者只可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上海市**户籍人口机械增长的调控要求来确定。200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户口评分标准分为64分,2006年的标准分为68分,2007年的标准分为72分。
“2008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户口评分标准分为76分。”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评分标准的新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上海标准分的评分标准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第一个变化是从2007年开始的,专科生被取消了学历分。而在此之前专科生的 “基本学历”是5分,也就是说现在一般的专科生基本没法申请户口了。第二个变化是本科、硕士和博士之间的学历分差距缩小了。2006年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之间的学历分分别差6分、4分,2007年分别差3分、3分,变化最大的是博士和硕士的差距由6分变为3分。也就是说,原来“博士铁定能入户”时代即将过去了,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之间的竞争增强了。
另外还取消了公务员、教师、医疗人员及参与重大项目的0—20分的加分政策。在附加要素分其他栏中,为市级**实验室录用的人才增加10分。
“取消专科生的学历分,但同时又缩小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学历分之间的差距,这说明上海的低端人才已经基本饱和,但中高端的实用性人才仍然缺乏。并且,高学历的人不一定是上海需要的实用性人才,所以这其中反映出上海对人才的价值取向。”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
落户北京、上海都不易
“其实,和北京比较起来,获得上海户籍的难度还不算大。”陈兵告诉记者,他的一些在北京读研究生的同学,毕业后为了能得到一个北京户口、找到一个能解决户口的单位,宁愿每个月只拿1000元的工资,这在上海是无法想象的。
记者了解到,上海和北京的落户方式也有不同。北京的用人单位只要单位自己有留京指标,一旦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签用工合同,单位就可以帮助毕业生解决户口问题。但这样的单位很少,所以能得到北京户口的毕业生也很少。而上海的用人单位,其注册资金必须在100万元以上,才有为毕业生申请留沪名额的资格,毕业生同时还必须达到入沪的标准分。
“多年以来,不管是在本地高校还是外地读书的高校毕业生,都会把上海、北京作为他们工作地的首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到上海,所以不得不控制毕业生的数量。” 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事实上,这几年进沪的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加,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拿到上海户口。2004年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为2万人左右,2005年为2.9623万人;2006年至少有3.2万人,而同年外地生源进沪指标只有1.7万个。有关人士表示,2008年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毕业生仍然保持上升的趋势。
[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6-8 9:38:5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