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88 0
2014-04-03

来源:天厚社交投资

腐败丑闻、企业债违约及增长放缓恐慌近日成了谈论中国经济离不开的话题,但摩根大通认为,还有另一潜在的不利因素被大家忽视了。

根据最近该投行的一份研究报告,生产者价格下跌时间已经创1997 -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长期限,而这一趋势将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造成真正的威胁。

“也许比消费者价格通胀更让人担忧的是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的持续通缩,这与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密切相关。”摩根大通资深中国经济分析师Grace Ng如是说。“因此,如果PPI依然不温不火……将让今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看不到复苏的前景。”

虽然政府近年来在抑制消费者价格指数通胀方面相当成功,但生产者价格,截至2月已连续下跌了24个月,不免引发通货紧缩的担忧。“如果实体经济进一步疲软给价格带来持续的下行压力,则可能会增加经济去杠杆化过程的难度,正如1990年代末的银行业危机时期一样。”她补充道。

中国近年来不断攀升的债务水平已经得到普遍关注,据标准普尔估计,截至2013年末公司债已飙升至12万亿美元。摩根大通认为,持续疲软的工业企业价格可能会使公司更难偿还债务。“除了实体经济放缓因素,名义价格增长放缓也将抑制债务人偿还债务的能力,”Ng表示,别忘了,在1990年代中期GDP的急速放缓为后十年的银行业危机埋下了伏笔。

最近几个月中国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经济数据引发各界猜测:中国政府可能很快出台刺激措施提振经济。援引上周媒体报道的评论,中国总理李克强表示,政府的政策已经准备到位,并将逐步推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拯救经济。摩根大通认为,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将是今年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可能意味着某种形式的货币宽松政策将出台。

然而,花旗银行资深中国经济研究分析师Shuang Ding告诉CNBC,虽然他同意PPI持续的通缩会对中国企业的收入造成负面影响,但他预计更低的投入成本将有助于平衡这些负面影响。“我不认为PPI通缩是主要风险,更重要的风险是经济增长势头。随着经济的不断下滑,需求会逐步萎缩。如果企业的产品卖不出去这将引发很严重的问题。”

摩根大通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014年预期为-0.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