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建议中国“更有力”控制信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建议中国采取更有力措施控制信贷,以免面临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
美国当地时间4月9日,IMF发布《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中在承认中国ZF在防范影子银行风险方面取得进展的同时,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增长表达担忧。
《报告》建议中国继续推动影子银行体系的有序去杠杆化。IMF认为,尽管这样做,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将低于目前预期。据IMF最新预计,中国明年经济增长将从今年的7.5%降至7.3%。
据《报告》称,非银行金融机构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融资来源。2010年以来,中国非银行信贷大幅增长,目前已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0%至40%,增加了金融稳定风险。由于存在隐性担保,投资者可能不会觉察到高收益的信托、理财产品背后存在的高风险。
不过,《报告》同时称,中国ZF在控制非银行信贷大幅增长的风险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包括加快执行金融改革计划,确保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金融业的多元化和健康发展,并对理财和信托产品的投资作出限制。
IMF认为,如果不加强信贷监管,中国将面临爆发金融危机的风险,从而导致中国经济直线下滑,并给全球经济造成伤害,特别是依赖中国需求的其他新兴市场。
IMF警告,各种小压力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在中国信托行业,其影响可能波及金融行业的其他部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信托基金在偿还本金和利息方面已经出现困难。其中一个情况是,信托基金从投资者那里借款,然后向外放贷,并且常常是向在银行看来风险过高的房地产公司和基础设施项目放贷。
IMF认为,信贷渠道受损,可能会削弱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并可能给其他经济体带来巨大的溢出效应。
在冀望中国控制信贷的同时,IMF不希望中国过快收紧宽松的信贷环境,以免引发金融市场恐慌。IMF高级经济学家赫尔布林(Thomas Helbling)称,这需要进行谨慎的平衡。
《报告》认为,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挑战是有序推动影子银行体系的去杠杆化,过渡到市场约束更强的金融体系,同时确保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市场动荡。这包括取消隐性担保,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和金融产品价格更准确地反映市场风险。
《报告》称,提高影子银行体系的透明度,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利率市场化,以及加强对倒闭金融机构的有序处置,有助于实现这一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