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正在搞评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准备过程中把学校近几年做了哪些事都翻了一遍,也在考虑未来如何发展的问题。我个人的体会,转变成职业教育是必须的,但要办出特色。
现在我们这类学校的基本情况,按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四大功能来讲:
教学上,老师基本上都很懒,懒得上新课,懒得换教材、换方法,基础课当让没有什么问题,专业课上教的内容基本和现实无关,与地方发展更不对接。老师们仅仅满足完成上课的形式,根本没有把能力发挥出来。
科研上,我们这类学校的科研基本上就是攒鸡毛凑单子,一说发文章就问多少钱,哪个中介便宜,真正有点价值的科研十分之一都不到,不是说一定要有应用价值,能让作者努力提高也是价值,但现在大多数文章是毫无价值。
服务社会上,地方上的企业问题还是很多的,地方的大多数企业发展了多年还是原样,产品升级上不去,管理不规范,发展没规划,但高校基本没起作用。
文化传承上,高校稍有些作用,毕竟对于一个文化比较落后的地方,一所大学是读书人最多的地方,扛起文化大旗还是责无旁贷的,但做的还很不够。
地方高校变成职业教育,市场导向,与区域对接,把学校办成大公司和实习场,是能够强化高校功能的。
教学上,只教有用的,而且马上就用,老师和学生都会积极起来。
科研上,只做具体应用研究,就为解决问题,而且是老师带学生团队,直接面对具体问题,企业的和教学设计方面的。像什么“xxx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本可以扔进废纸篓。
服务社会上,除了与地方对接的科研,还要直接经营。高校除了不是政治中心,其他中心都可以做,可以成经济中心,直接经营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成为地方经济支柱。
文化传承上,如果前面都做好了,高校自然是文化中心,而且高校的文化产业应该是很有特色的。
我觉得,地方本科改为职业教育可能用词有点问题,实际上是改为“地方高等教育综合体”。未来发展是有空间的,只是还想走原来高校路线的可能会失望,高端的研究和高端的期刊发表暂时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