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了钱怎么花?
流传在中国网络上的一个段子《等咱有了钱》写得很幽默:
“等咱有了钱。想上欧洲就上欧洲,想去美洲就去美洲,一次包两架飞机,一架座机,一架护航。
等咱有了钱,去中关村买光盘,妈的想买正版买正版,想买盗版买盗版,每样儿买两张, “快进”看一张,“快退”看一张!
等咱有了钱,买高档汽车,妈的想买奔驰买奔驰,想买宝马买宝马,一次买两辆,前面开一辆,后面拖一辆!
等咱有了钱,买高级别墅,妈的想买城里买城里,想买郊区买郊区,一次买两栋,我住一栋,养猪一栋!……
中国人有钱不花的七大理由
中国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现在受到挑战,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其增长模式,从净出口和投资转向降低储蓄并增加消费。但中国人为什么依然存得太多而花得太少呢,其中有很多结构性因素。
第一,中国人攒很多钱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安全福利虚弱,需要存钱防老。
第二,中国人存钱因为想让孩子上私立学校,还因公共医疗不完善,需存钱以应付生病之虞。
第三,中国几乎没有社会安全网,因为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服务“铁饭碗”体制已打破。现在需要预先存一笔钱以防万一失业。
第四,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人口结构变化增加了存钱养老的必要性。由于城市化和沉重的养老负担,过去养儿防老的社会保障模式已瓦解。
第五,在中国,为家庭贷款提供服务的金融市场还不发达,这限制了消费增长。
第六,城市对农民工的限制逼着他们存钱以应对金融风险。反过来,几乎享受不到公共服务的农民需存钱以应对不确定的收入。
第七,中国大陆的人均存款并不比香港、新加坡或东亚地区的人多,这是因为他们都是儒教环境下的储户,倾向于把税后收入的1/3存起来。但一大区别是,中国高达25%的存款是以公司留存赢利形式存在的,主要是国企。而在大多数私有化经济体,公司赢利将通过红利形式下发(到个人),这会增加家庭收入,由此增加消费。由于国企具有强大影响力,家庭则处于弱势,所以中国的改革可能面临重大挑战。
很明显,中国需要彻底改变增长模式。但中国人存钱很多消费很少的现象存在结构和文化上的原因,可能需要超过一代人时间才能重新平衡中国的经济。中国人还没有学会怎么去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