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对于我们这些城市人来说,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名词了。这个西洋玩意儿,漂洋过海来到京城后,就开始繁衍生息了。现如今京城的自助餐馆就有161家之多,可见自助餐已经完全适应了北京市场,并硕果累累了。
自助餐起源于8至11世纪的斯堪的纳斯维亚半岛,那时的海盗们不习惯当时欧洲的吃西餐的繁文缛节,于是便别出心裁,发明了这种自己到餐台上自选、自取食品及饮料的吃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助餐也在迎合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时至今日,自助餐的优点越来越突出:那就是它省略了点餐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同时还可以让人们尽情享用各式各样不同口味的美食。这些优点,正是自助餐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取胜的法宝,也是它赢得天南海北的人们的赞赏的秘诀。
在为“自助餐”叫好的时候,您是否看到了它的另一面:酒足饭饱的人们摸着滚圆的肚子,身旁的餐桌上丢弃的食物一片狼藉。《自助餐精神》这样唱道:“点!点!点!点!只许赚不许赔!点!点!点!点!贱的不挑专挑贵的!”为什么人们在吃自助餐时如此这般?先让我们看看隐藏在背后的经济学道理吧。
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个体,这是古典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经济人假设。对于吃自助餐的人们而言,用好吃的东西把肚子填满,就是所谓的利益最大化目标。这与走进任何一家餐馆的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然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选择自助餐的人们与其他人的做法却有所不同。自助餐的消费额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价格杠杆在食物消费的过程中失效了。您只要迈进自助餐馆的门,就不用再像往常那样精打细算了,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到来了。然而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美味时,您会如何选择呢?在效用理论中,收入既定时,Mux/Px=MUy/Py=MUm会让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最佳的消费组合随即也确定下来。但是在价格杠杆失效的自助餐厅中,真理成立的条件消失了:收入不再是约束条件,价格也不会直接影响人们消费组合了。此时, MUx=MUy成为了“消费者均衡”,决定了最佳的消费组合。也就是说,只要人们带够了钱走进自助餐厅的大门,他们选择食物的唯一标准,就是每种食物所能带来的满足感,而且当不同食物的最后一份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相同时,最佳消费组合就确定了,人们也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尽可能多的获得消费者剩余,是每一个经济人所怀揣的另一个目标,而且也是人们利益的组成部分。对于吃自助餐的人而言,就餐成本是一定的,所以只有多吃,挑贵的吃才能获得更多的消费额者剩余。此时,人们心中的价格杠杆开始发挥作用,间接地影响了人们的消费选择。
在吃自助餐时,人们专挑贵的拿,而且拿的比吃的多,这些都是理性经济人所为。然而这种理性是过度理性,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所以,以后大家在进入自助餐厅前,别忘了放下沉重的理性包袱,轻松上阵。让我们从自己做起来维护合理的经济秩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