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589 0
2014-04-16

     书摘:理念,言还是行?

  高瞻远瞩公司不只是宣布一种理念,它们也采取很多步骤,使之贯彻于组织上下,并且超越任何个别的领袖。

  我们怎么能确定高瞻远瞩公司的核心理念不只是好听的口头禅?不是没有约束力的言词?不只是用来安抚、玩弄或误导的言词?我们有两个解答。

  首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强调指出,人们公开拥护一种特别的观点时,即使他们以前不主张这种观点,在行为上也可能远比以前更符合这种观点。换句话说,声明一种核心理念的事实(高瞻远瞩公司这样做的情形远超过对照公司),就会影响行为去配合这种理念。

  其次,更重要的是,高瞻远瞩公司不只是宣布一种理念,它们也采取很多步骤,使之贯彻于组织上下,并且超越任何个别的领袖。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会说明:

  ·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相比,会比较彻底地对员工灌输核心理念,创造出极其强而有力、几乎成为教义般环绕这种理念的文化。

  ·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相比,会比较谨慎地根据是否符合核心理念来培养和选择高级管理层。

  ·高瞻远瞩公司和对照公司相比,在诸如目标、策略、战术和组织设计等方面,比较能够一贯地配合核心理念。

  当然,高瞻远瞩公司经常会发现,要维持和实践自己的理念并非易事。通用电气CEO韦尔奇描述过,在实用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紧张之间生存,也就是在他称为“数字和价值观”的冲突之间行事,的确困难重重。

  谈到数字和价值观,我们并没有最后的答案——至少我自己没有。完成绩效并且和我们的价值观一致的人不断前进和爬升;未完成绩效但和我们价值观一致的人还有一次机会;没有价值观又没有绩效的人,也很好办。问题出在不认同价值观却有绩效的人……我们设法说服他们,和他们搏斗,为这些人烦恼不已。

  事实上,我们发现,高瞻远瞩公司本身并非总是自己理念的典范。例如,通用电气在20世纪50年代和6O年代,就有一些违反伦理和法律的罪行,包括1955年和几家电力公司共谋,涉嫌参与一件投标舞弊案。宝洁在1991年借助阴险的手段,取得辛辛那提的电话记录,以便追查(大概想惩罚)泄露消息给《华尔街日报》的公司雇员,从而明显违反公司津津乐道的“尊重个人”的价值观。即便是拥有著名信念的强生,也有几次必须奋力维护公司的理念,继续作为塑造力量的记录。1979年,也就是罗伯特·约翰逊写下这份信念36年后,强生公司为了这份信念,自行展开一次全面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当时担任CEO的伯克说:

  我的前辈热情地相信这份信念,但是(1979年时的)经理并非一致遵循……所以,我召集了大约20位重要的经理,质问他们说:“这是我们的信念。如果我们不再遵循它,就把它从墙上扯下来……我们要么继续遵循,要么就把它丢掉。”到会议结束时,这些经理对这份信念的了解和热心都大为增加。然后(我们)在全世界各地,和一拨一拨的经理们开会,强调这份信念的存续。

  高瞻远瞩公司并非一贯都是完美无缺的,但是,就像强生重新确认其信念,通用电气在绩效和价值观之间挣扎一样,高瞻远瞩公司通常都极力强调拥有核心理念,并且大力保存核心理念作为重要的塑造力量。而且——这又是关键要点——他们这样做的情形,远比本研究中的对照公司多很多。

  (www.earm.cn/田成杰2014-4-16整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自《基业长青》,詹姆斯·C·柯林斯(James C. Collins)、杰里·I·波拉斯(Jerry I. Porras)/著,中信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本文摘自该书第三章《利润之上的追求》。


我的更多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