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88 0
2014-04-16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ST长油于日前宣布,由于触及退市“红线”,上交所决定终止*ST长油股票上市交易,*ST长油将在退市整理板交易30个交易日后被摘牌,这意味着*ST长油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退市的央企


         在停牌11个月后,深陷退市漩涡的*ST长油迎来 “终审判决”——上交所决定终止*ST长油(600087)上市交易。这意味着*ST长油成为A股历史上首家退市的央企,也成为退市新规实施后首家被强制退出A股市场的公司。

公告显示,*ST长油已连续4年亏损,达到退市标准。上交所相关人士表示,从4月21日起*ST长油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公司简称将由*ST长油变更为“退市长油”,涨跌幅限制为10%(之前为5%),并于退市整理期届满(30个交易日)后的次日终止上市,照此计算,*ST长油最快将于6月3日被上交所摘牌。退市整理期间,*ST长油及相关信息披露义务人仍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关义务。


谁为投资者买单?


        有媒体统计,截至*ST长油2013年年报披露日前5个交易日,持有该公司股份的股东为14.94万户。此次上交所的公告令股东对*ST长油最后上演翻盘好戏的幻想破灭。近15万户股东被套住的资金轻则“腰斩”,重则“血本无归”。投资者受损失,一方面是自己没看准,另一方面是公司管理层经营不善。*ST长油对投资者应该有个交代,以后如何分红,股东如何参与公司治理,都要有个说法,不能让股民手里的长油股票成了废纸一张。



*ST长油为什么不做不死鸟?



          近年来上市公司依靠出售资产,甚至是延长资产折旧年限等财务手段,最终成功帮助公司在最后关头扭亏的案例不在少数(A股市场一直存在“易进难出”的痼疾,尽管此前也曾有中国重汽、中国远洋等央企一度因为业绩亏损濒临退市的边缘,但最终都得以“逃出生天”)。投资者对*ST长油的希望也正在于此,但是公司却在“生死关头”做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选择。



为什么会有不死鸟?


         虽然退市制度是保证市场优胜劣汰的重要机制,也是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但此前多年A股市场一直遭遇 “退市难”的问题。一些长期绩差公司成为股市“不死鸟”,饱受各方诟病。从统计数据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因连续亏损而退市的上市公司不足50家,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不足2%。



        其一,利益关系复杂。上市公司的退市涉及到职工和债权人,同时也涉及到地方ZF和部门,更关系到不特定的、成千上万的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我们看到有些地方ZF,认为上市一家公司不容易,于是就竭尽全力去保护一家长期绩差公司,不轻易让这种公司退市。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保护伞”的存在,导致了地方ZF阻挠正常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


        其二,相关的政策“漏洞”,给了一些“不死鸟”可乘之机。如有些本该退市的上市公司,频繁地借助多种手段或方法规避“被退市”的命运:地方部门的补贴、奖励、变卖资产,或通过资产重组与“报表重组”等方式实现盈利,从而获得喘息的机会。甚至,还有的公司通过人为操纵,财务报表出现连续两年巨亏后产生盈利的“一二一法则”来逃避退市。


        其三,市场对“垃圾股”的炒作充满预期,间接促进了退市难。我们看到,对目前A股市场中实际上处于退市潜在的公司而言,无论是重组融资成本还是政策退市的对接,都很难让一家在退市边缘的公司主动退市。从市场层面来看,市场对垃圾股、重组股的炒作让相关上市公司期待有加,而市场的股价疯狂也很难让企业主动退市。


  “今后A股市场退市将趋向常态化。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杨春刚也持相似观点,“*ST长油退市是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监管层将更加着意于‘不适者退出’,提升股票市场的股权交易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