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2123 0
2014-04-19

浅析德鲁克其人及其社会思想

  

  

  三、德鲁克的时代背景及其时代意识和精神:

  

     

  2、大师对二十世纪曾做过的预判:

  

   在其处女作《经济人的终结》一书中预测了希特勒的“最终解决方法”就是企图杀害所有欧洲的犹太人(当时对于所有体面的人来说简直是无法想像的),还预言了希特勒——斯大林条约的签订(比实际签订早一年),还预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也不会使希特勒被“招安”,还预测到在西欧纳粹不会遇到抵抗,只有当一个国家被德军占领之后等;在《工业人的未来》这本发表于1942年的书中,他预言到美国必然要参战,断言纳粹必然失败,而且战后美国必然成为工业国家的榜样;德鲁克在对通用进行18个月的调查后,在此基础写成的《公司的概念》一书里预测到通用如果不能改变其与员工和顾客关系的政策并担负起一个大机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它将遇到极大的问题和麻烦;《已经发生的未来》(《明日地标》),这本书是最能体现德鲁克罕见洞察力的著作,在序言中他就大胆断言世界已经进入后现代阶段,书中不仅成功预见到日本将作为一个发达和强大的经济体很快会出现,现代政府将出现效能危机,更大胆断言人类社会已经由工业社会开始了向知识社会的转型,由自发的渐进的进步向成体系、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创新转变,多元化和全球化已经开始,并且新的世界观正迅速取代几百年来的传统世界观——笛卡儿式的世界观(机械论),并揭示出大型组织已成为社会的主导,教育特别是通识教育和继续教育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其1969年出版的《断层时代(不连续时代)》一书中,对《明日地标》中阐述的思想进行了更具体和更深入的阐述,对科技及产业、经济、政府及政治、知识及教育四大领域的不连续发展趋势一直预测到二十世纪末,指出由于技术大爆炸将形成四大新产业(信息产业、海洋产业、新材料、超大型都会产业),经济将从国际经济转变为世界经济,并预言政府将重新定位并“重新私有化”(后来英美政府果然如法炮制!),社会将从只存在一个权力中心——政府正在飞快进入一个新的多元化社会,新的知识将是这一切变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而教育工作将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从专才教育转向通识教育、从在校教育转向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成为必需;《动荡时代的管理》(首版1965、再版1980年)预测人类社会由于不可阻挡的全球化进入了动荡是常态的社会(德鲁克预测要到2020年或2030年),并预测制造业与商业将转向服务业;世界货币将形成,国家主权会终结,西方工会将消亡;《管理未来》这本论文集对很多具体问题的预测很有意味,如美国汽车业的必然衰亡,有意思的是德鲁克在1990年就预测到中国必将形成从天津到广东的沿海经济带;《后资本主义社会》认为由民族国家发展的巨型国家已经走到了尽头,并认为往后的一二十年内(1993年开始)新的“经济奇迹”会出现在中国、巴西等第三世界,中国最有可能成为经济强权,巴西次之;《21世纪的管理挑战》预测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将是本世纪最大的挑战;《下一个社会的管理》预言下一个社会是知识社会,不会被信息技术主宰,信息革命其实是知识革命,计算机、互联网是这次革命的导火索,下一个社会将会是一个充满新机构、新理论、新意识形态和新问题的社会。

  

   够了,以上只是我们从《功能社会》涉及到的几本书里提炼出来的大师对“当时的未来”发展趋势看法的一些片段,其实在他的其他关于社会的诸多著作中还有很多惊人的预言(当时大胆的惊人,事后惊人的准确)和惊世骇俗的新概念、新观点及新思想,在此不再一一列举,这些诸多断言现在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非常信服了,当然还有一些观点尚存在质疑,有待观察和发展,不过毫不夸张地讲德鲁克是对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做了最全面(经济、政治、哲学、技术、社会、教育、管理、组织等)、最深刻(短期、中期、长期,微观、中观、宏观,西方、东方)、最准确(重大事件、老龄化社会、社会所处的转型期、组织社会即新的多元化社会、知识社会的来临等)、最持久(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历时六十多年)预测和判断的当代最高哲人!

  

   德鲁克何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呢?我认为除了特殊的家庭背景、极其良好的完整教育、独特的成长环境、丰富的人生经历、超常的天份、异常的勤奋、旺盛的求知欲、强烈的好奇心、对学习和工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能力外,最主要的是由于这一系列的奇遇造成了他在青年时期即已基本形成的使命感、价值观、方法论以及时代意识和精神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3、大师的时代意识和精神:

  

   德鲁克是一个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代伟人、哲人、智者甚至圣人,他毕生的使命是要建立一个理想、完美的人类新社会,他对社会发展异常关注,他所关心的只有人类文明,他最核心的价值观就是对人的研究、对人的关心和对每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怀,他在世界观上扬弃了笛卡尔的现代世界观(整体等于各部分之和)和机械方法论(现代理性主义),意识到二十世纪是处于巨变和转型的时期,他认为这次历史转型大约始于1965年,预计将持续到2030年,他描述到:“人类社会将要历时数十年,为了进入新时代而完善自身并实现世界观及价值观的转变,还要改变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技术水平、艺术形式、社会机构也将发生重大改革。在50年后,一个崭新的世界将会诞生,”而新的世界观就是德鲁克所谓的“社会生态学”的,其要素不仅在于分析和逻辑推理,更重要在于感知与观察乃至于洞察,要以生物学的观点代替机械论的观点,即全量并不等于部分量之和,现代组织都是有机体,必须以活的思想和整体思维来把握,并没有永恒的真理,依靠逻辑推理就对事物进行定性是十分危险的,必须与时俱进,他认为我们是史无首例的一代人,即经历了旧时代的终结而又目睹了新时代的诞生,他充满激情地说:“我们应该属于迎来这千载难逢的机遇的幸运儿!因为我们每天都能欣赏到超级大片的上演,而且还能在剧中担任角色,由于我们已经处于网络时代,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扮演主角。”

  

   但德鲁克也指出,人作为社会存在,人的存在不能脱离社会,人生的意义则取决于他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否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社会需要,人为了谋取幸福就不得不全方位地依赖于一个机能健全、运作良好的社会——即功能性社会,这就是德鲁克社会思想核心,下面我们具体阐述。

  

  四、德鲁克的社会思想及其它:

    

   1、思想的来龙去脉:

  

   德鲁克自己说其在19271929年在汉堡上大学期间胡乱读了几百本书时逐渐对政治、社会理论及政策方面的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英国的埃德蒙·伯克于1790年写的《对法国革命的反思》和费南德·滕尼斯写的德国社会学经典名著《社区与社会》两本书永远改变了他的生活。

  

   伯克的主题思想就是:政治学和政治家们在一个动荡时期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寻持续(继承)和改变(变革)之间的平衡,这一观点引起德鲁克强烈共鸣,并成为其政治观点、世界观以及后来所有作品的核心。而腾尼斯则让他认识到社区和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社区里个人拥有自己的身份,在社会里个人各有其功能。人们的恐慌正是源于社会崩溃,正如他在《经济人的终结》中所总结的,十九世纪以及二十世纪初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至上主义和经济决定论,即建立在重商主义原则上的“经济人社会”,不仅未能通过“经济自由”带来“社会公平”,相反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反而造成经济自由和社会公平之间的冲击不断加剧,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浩劫从根本上动摇了人们的生活信念,从而引发了整个社会在秩序上的全面危机;正是因为如此人们普遍期待着“非经济的社会奇迹”而落入了法西斯等极权主义的圈套,进而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人类又一次浩劫,德鲁克因此宣告“经济人”社会已经终结,人类需要建立新社会,但新社会是怎样的社会?如何建立呢?

  

   这正是德鲁克终毕生精力不仅在理论上也在实践中所努力要发现和推动的!

  

  

  2、功能性社会:

  

   德鲁克认为无法给社会下一个标准的定义,但是可以从功能的角度来理解社会:除非一个社会可以给予个体成员以社会地位和功能,而且这个社会的决定性权力是合法的权力,那么这个社会才能被称之为功能性的社会。

  

   作为社会和政治存在的人对于功能性社会的需要就如同他作为生物的存在对于空气的需要一样,然而,人需要功能性社会的事实并不意味着他拥有这样的社会。

  

   社会不是必然建立在它所处的物质实体基础上(经济不万能!),而是理念、信仰的发展组成了一个特定的物质实体,而一个社会可以建立在这些理念和信仰之上,社会一定要主宰这个物质世界,使之对于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具有意义,并且可以理解,而且这个社会要建立社会法制和政治权力。在基本的政治理念和基本的政治制度之间,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重要性上,都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而且,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核心本身正是支撑它们的两个支柱,其中一个是概念性的,比如信仰、目标、愿望和价值;而另一个则是实际的,比如事实、制度和组织,这两个支柱缺一则不成其为政治。(纯粹的理念是哲学或伦理学;纯粹的实务可能成就人类学或新闻学)。

  

   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功能等同于群体和个体成员之间的关系,它象征着个体与群体的结合,也象征着群体与个体的结合;它从社会的意义表达了个体的目的,也从个体的角度表达了社会的目的。

  

   对于个体而言,如果他没有社会地位和功能,那么社会就不存在。只有当社会的目的、目标、观点和理想对于个体的目的而言是合理的,这时,社会才有意义。除非个体的目的、目标、行为和动机与社会的目的、目标、行为和动机结合在一起,否则社会将无法理解和容纳他。失去社会身份和功能,社会和个体之间缺乏一种功能关系就是迫害少数民族的本质,这种情况要不就是没有社会功能和身份(就像美国黑人),要不就是成为不完整社会的替罪羊(就像纳粹德国时的犹太人)。

  

   个体必须在社会中拥有确定的社会身份并不是说他要有一个固定不变的身份。重要的是个体的身份是确定的,其功能为人们所理解,其目的是合理的,而不在于个体的身份是否是固定的或者是灵活的或流动的。

  

   在任何特定的社会里,社会和个体的功能关系具有的类型和形式取决于社会对于人的本质和成就的基本信息。人的本质可能被视为自由或不自由,平等或不平等,善良或邪恶,完美的、可臻完美的,而人的成就可以在现世或者是来世实现,或者在东方宗教宣扬的不朽或者是魂飞魄散之际,在和平或战争环境下,在经济繁荣或大家庭的情势下实现。对人的本质的信念决定了社会的目的,而对于人的成就的信念决定了实现所追寻社会目的的范围。

  

   不同的对于人的本质和成就的基本信念将导致一个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社会与团体之间的功能关系。无论对、错、好、坏,关键是任何一种基本信念都可以成为一个运转正常或者可以运转正常的社会的基础,这样的社会也就是一个个体拥有身份和功能的社会;反之,无论何种社会,不论其基本信念的本质是什么,只有当社会给予了个体以社会身份和功能时才能奏效。

  

   合法权力也基于社会对于人的本质和成就的基本信念。的确,合法权力可以被定义为在社会的基本精神中找到正当理由的统治权。

  

   合法性纯粹是一个功能性概念。绝对的合法性是不存在的。权力只有和某种基本的社会信念相联系时才会是合法的。什么构成“合法”,这个问题必须要根据一个既定的社会和这个社会的政治信仰来回答。当权力得到某种道德的或者形而上学的原则的支持,而且这种原则被社会所接受时,权力就是合法的。

  

   不合法的权力是一种没有基于社会基本信念的权力,因此也没办法决定掌权的统治者是否在依照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因为没有社会目的可言。不合法的权利无法控制,也不能受到限制。没有一个不合法的统治者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或者睿智的统治者。不合法的权力无一例外都腐败,因为可能成为权力,但绝不能成为权威。

  

   一个社会如果其决定性权力为不合法权力则该社会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这样的社会完全只能通过暴政、奴役、内战这样的暴力来维系。

  

   一个功能正常的社会里权力是通过权威来行使——权威是正义对权力的统治。但是,只有一个合法的权力可以拥有这种权威,可以期望获得并命令社会自律,而社会的自律就可以使得有组织的生活成为可能。

  

   正常社会的三个条件:人人在其位,人人尽其力,社会公权的取得必须合法且使大众信服。

  

 

  五、德鲁克思想给我们的具体启示:

  

  最后让我们谨记他200176日特意拍摄给中国管理者的致辞:

  

   目前,无论是中国的工商业、通信和交通行业,还是政府和教育机构以及医院,都急需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发展中国家可以很容易得到国外的技术,也容易吸引外资,但是,技术和资本仅仅是工具而已,它们必须通过有能力的管理者才能发挥作用和功效,而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训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根植于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