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寻真》
第12章 太阳系行星的诞生经过-2
(第12章共分为4部分上传)
(第25~29章的哲学内容已在论坛第二区中的哲学版块上传,请前往阅读和评论)
12.5 八大行星的大小不均与距离太阳的远近
表12.5:太阳系八大行星的部分数据
项 目
| 序 号
| 已知卫星数目
| 行 星 质 量
| 对太 阳的平均距离
| 公转 周期
| 赤道 直径
| 密 度
|
|
代号
| i
|
| m
| R
|
| D
| ρ
| |
单位
|
| 个
| 地球 质量
| 天文 单位
| 地球年
| 地球 直径
| 地球 密度
|
|
水星
| 1
| 0
| 0.055
| 0.387
| 0.241
| 0.38
| 0.69
| 0.87
|
金星
| 2
| 0
| 0.815
| 0.723
| 0.615
| 0.95
| 0.84
| 0.38
|
地球
| 3
| 1
| 1.000
| 1.000
| 1.000
| 1.00
| 1.00
| 0.53
|
火星
| 4
| 2
| 0.107
| 1.524
| 1.880
| 0.53
| 0.71
| 2.41
|
木星
| 5
| 63
| 317.8
| 5.203
| 11.96
| 11.19
| 0.24
| 0.83
|
土星
| 6
| 60
| 95.17
| 9.539
| 29.46
| 9.45
| 0.12
| 1.01
|
天王星
| 7
| 27
| 14.54
| 19.18
| 84.01
| 4.10
| 0.25
| 0.57
|
海王星
| 8
| 13
| 17.24
| 30.06
| 164.79
| 3.88
| 0.24
| 0.31
|
图12.5:按照各行星与太阳的实际距离和行星实际质量比例所画成的示意图
八大行星的大小不均和距离太阳远近不同,会不会是因为大的太重就喷射得不远,小的就喷射得远些呢?答案是正好相反。从表12.5中可明显见到,在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较远的4颗行星的质量都比较近的4颗行星质量大得多,这是为什么呢? 从10.1的分析已经知道,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较大的行星,被诞生的时间一般都较早,反之就比较迟。其实,这与地球人发射人造卫星的道理是一样的。卫星的质量越大,送上太空就越不容易,因为需要更大的能量。同样的,太阳自己被诞生出来后,只有越早期才温度越高,喷射力越强,才能将较大质量的行星喷射出来,而且喷射得较远。太阳到了后期温度下降了,力量减弱了,所喷射出来的4颗行星就小得多了,距离太阳也很近。因此,既是质量较大的行星,就会离太阳较远。再到了现在,太阳所能喷射得远的,就仅仅是通过太阳风喷出去一些带电的粒子了,所喷出的较大的熔液团,必然跑不了多远就会被太阳重新吸回去,根本进不了能够稳定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当然,上面所说的关系,也并非是越远就行星越大。在八大行星中,木星的质量最大却不是跑得最远。木星和土星之所以体积最大,天王星和海王星又重新变小的原因,我们进一步分析便可以发现,其实应该是由于太阳在当时的前前后后喷射出了最多的物质到达了木星和土星的轨道附近,而那些物质最终又都相互碰合到一起去了。从图12.5就可明显看出了喷射物质的多少与距离之间的关系并非直线关系,而是十分合理地体现出了最大量喷射物质所应该达到的距离。天体核球有多高的温度,就会有多大的爆发喷射力,进而就可以确定这个“最大量喷射物质所应该达到的距离”,相信这里面有一定的规律性,也是有关专家今后随着观测数据的进一步获得而可以研究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