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1889-1-1.html (
金融工程博士发展前景如何?)
但因为此帖较老非本版信息故搬运此帖内容给坛友参考,因此帖信息较老,内容需自己辨别。
坛友sunwie:
在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交易团队中,分为研究者、交易员、策略分析师和QUANT,共同设计交易或产品策略。所谓QUANT就是指进行数量分析的,通常他们负责把前三者者的想法通过建立模型来印证,并设计报价模型。这就是金融工程的作用,在国外,通常是学物理或DOUBLE E、或数学的人干这种工作。
就个人的观点来说,从专业来看,金融工程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金融市场的理解和数学功力的结合。而后者是最重要的,前者通常在学校只能建立一些基本概念,金融市场发展太快了,国内的教育与实际应用脱节比较严重,毕业生工作时开始都要再接受银行内部的再培训。
就职业规划而言,国内的前景应该说很好,无论是股票、债券、外汇都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外汇市场和利率市场,你可以多做些尝试。
坛友 xpcc0303
我觉得学金融工程做金融市场、投行业务都挺好。但是建议考虑一下做评级,评级的发展还不成熟。但是对于金融工程人才来说前景还是不错的。看个人选择,想在完备的市场环境发展,还是选择发展初步的行业,次选择对未来事业发展有很大影响。外资评级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的金融状况不能用国外的评级模式,我想这里还是有可为的。
坛友 irvingy
国内的投资银行不清楚,但是以我在商业银行的个人经验,国内根本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研究者、交易员、策略分析师和QUANT”。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的利率衍生产品几乎全部都是back-to-back hedge,交易员充其量只能算sales trader,而且只能算半个,因为只做sales,quant肯定没有,因为没有需要。
“国内的教育与实际应用脱节比较严重,毕业生工作时开始都要再接受银行内部的再培训”
- 同意前半句,关于后半句,所谓的内部培训也是等于没有,理由见前。
“就职业规划而言,国内的前景应该说很好,无论是股票、债券、外汇都有很大发展空间,特别是外汇市场和利率市场,你可以多做些尝试。”
- 国内的金融市场距离成熟差得太多,前景很好我觉得根本谈不上。
我个人的经验限于4年前,但我并不认为情况在过去的4年里有大的改观。
“外资评级机构已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的金融状况不能用国外的评级模式,我想这里还是有可为的。”
- 这个真是谈何容易。People only look at ratings issued by S&P and Moody's. Even nobody gives a ***** to Fitch.
我工作时曾与外资银行交易和竞争,事实上外资银行与国有银行在衍生产品业务上的竞争常处于劣势,不过可能近几年情况有所改变。单就衍生产品业务论,在国内活跃的外资银行其实非常有限,其在国内的分支机构本质上也仅是其在香港,东京或新加坡的分行的代理,以香港最为普遍,所以在国内的外资银行工作反不如在国有银行工作能够学到东西。
坛友 sunwie
这是真知灼见了。实际上,在国内开始涉足衍生产品初期,都是交过很多学费的,主要都是付给风险管理方面了。近年来,随着客户需求的增长以及外资银行推销力度的增加(很多原来国内做SALES的人加入外资银行),国内衍生产品业务已经有了一定发展。实事求是的说,国内的水平与国外的确仍有差距,但是在本币衍生产品领域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在动手,而在这一领域,中资银行具有某些先天优势,但是在产品设计、特别是模式开发方面尚处起步阶段,这也就是我所说的,前景是有的,但确实要看璐怎么走了,试想当年大型跨国银行开发新兴市场国家的衍生产品市场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只不过人家实力雄厚得多。
坛友 irvingy
但是在本币衍生产品领域国内的主要商业银行已经在动手
Glad to know this. When I was giving the senior management of my bank a presentation about pricing and hedging interest rate swaps, I said explicitly this is important if we want to take the lead in the RMB IRS market (if there is going to be one), but nobody gave me a *****.
坛友 sun-shine
其实,国内的评级也只有在结构融资方面用到这块,如ABS、MBS、CDO等产品,但人员的需求就那么一点点.难呀
坛友 风蓝
我目前在一家评级机构作。国内的评级市场目前还是几家大的评级机构,如中诚国际,远东等,而且这些大机构也倾向于与国外机构的联合,这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样可以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和评级技术,不过这给国内学多小型评级机构生存带来很大压力。
13楼(楼主注明指sun-shine)的观点,个人观点不是很全面,评级机构目前虽然在资产证券化领域有许多工作,但毕竟不是主要的,目前评级机构都在积极参与许多企业的项目评级,当然也没有放弃在金融创新领域的工作。
楼主:然后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