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生,源于中医药理。近百年来,中医多受批判,传统养生方式,也被冲淡很多。在这里,只谈一件事,用我所了解的一些肤浅知识说一下:人体是什么。
一、现在的认识
人的身体是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质四种成分构成的,其正常比例是:水(Body water)占55%,蛋白质(Protein)占20%,体脂肪(Body Fat)占20%,无机物(Mineral)占5%。人体成分的均衡是维持健康状态的最基本的条件。
上边这段来自生物书,是以西方科学方式统计的精确数字。第一次看见时,我觉得很新奇,原来科学是这么精确奇妙。
那么这个统计方式的来源是什么呢?如果你看过《钢之炼金术士》,就明白了,就是炼金术。炼金术把人当做一部机器,总是可以拆开,总是可以拿来分析的。
对吗?肯定不对。
驳斥“一滴精,十滴血”的专家,都有着准确而详实的数据分析。事实证明,将“精”和“血”对等,的确言过其实。精液中,90%的成分都只不过是日常最常见的水而已,主要成分为水,约占90%以上。至于其他成分,有脂肪、蛋白质颗粒、色素颗粒、磷脂小体、胺类(有胆碱、精胺、精胺素)、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很大,正常人精液射出后4-6小时内氨基酸总量在1.25克/100ml)、无机盐(有钙25mg/dl、镁14mg/dl、钾89mg/dl、锌14mg/dl)、酶类(主要含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透明质酸酶)、糖类(主要为果糖224mg/100dl)。甚至有的专家认为:精液不过是人体体内分泌的众多体液中的一种,无任何奇特之处,营养成分并无奇特之处。
如果仅从成分角度讲,上述可以说非常严谨。不过,如果这1克左右的东西从你脑中取出来,然后说:70%的成分为水,很少蛋白质,并且占你脑总重的1/2000,对你没什么影响,那你还信吗?
二、营养成分的必要性
可能很多人并不太在乎从成分角度讲人体。至于从什么角度下文会说。你可以看一下周围的食物说明:成分XXX克XXX克……
我们现在的食物多以低糖,高蛋白为卖点。那么看下段:
科学证据确凿无疑,研究结论令人震惊:动物蛋白(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白内障和老年痴呆症等的患病几率。而更令人震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膳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
这个说法来自《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上面写到:当蛋白摄入“如果超过10%,病灶细胞团的数量就会急剧增多” 。这里的病灶细胞团是指:癌。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去超市,售货员说:这个热量低,这个高蛋白,这个富含锌……
那么不是科学的结果吗?我们养生不就看这个吗?不是这样的。
三、科学的应该信到什么程度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一位天文学家说:“恒星这东西,如果不是确实存在。本来可以很容易证明它不可能存在的。”这句话所表现的东西为:有两个理念,一是确实存在的东西,一是我们推导出的合理性。后者就是科学。所以,科学不能尽信。
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是DDT使用的一个转折点。她以DDT为例,用优美的散文敲响了警钟,让人们开始意识到农药可能存在副作用。美国于1972年禁止使用DDT,随着美国不再生产DDT,其他有机氯杀虫剂都受到或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审查。
由于在全世界禁用DDT等有机氯杀虫剂,以及在1962年以后又放松了对疟疾的警惕,所以,疟疾很快就在第三世界国家中卷土重来。今天,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非洲国家,每年大约有一亿多的疟疾新发病例,大约有100多万人死于疟疾,而且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那么,从长远角度讲,我们应该信科学的哪些说法呢?如果从上面的例子讲,我们应该禁用DDT,因为它的长期有害性。那么它为什么是长期有害的呢,因为是科学证明的。于是就陷入了一个思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