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039 3
2014-04-22
   价值来源

  这里说的价值不同于马克思的价值。不过,按马克思的价值来理解也可以。

  马克思那个年代是从生产的角度来认识价值,从直感感觉来说,社会上多出来的东西是生产出来的,多出来的这个东西就是增长了的社会价值。人们会用价值来衡量和看待它,这也就是马克思当时年代对价值的认识。价值主要存在于生产领域。受这样知识范围的影响,对价值的认识必定有很大局限性。现代的人们看商品不再完全是生产领域的事情了,是一个供需对接的复杂过程。这就启示我们,现代的人们认识价值就不能仅限于马克思提供的知识基础了。如果一味的坚持马克思的价值就属于食古不化了。

  说到价值,是不能完全从生产领域来理解的。人们想过没有,生产商品的动力来源是什么?有人说为了赚取剩余价值,这样的解释并不是合适的答案。因为,不满足别人的需要,又如何赚取剩余价值呢?所以,只说赚取剩余价值,是舍弃了支撑条件的一种不完整表达。我们看到的是,马氏并没有解决为什么要生产的问题,马氏所认识的价值是仅仅是生产领域的一个参数,它没有在价值上形成一个体系(价值体系)。而价值应该是成体系的,它有起点,为什么要生产和生产出来有没有人需要是它系列逻辑链条。这样看来马氏所认为的价值它并不是价值逻辑体系的原始起点。

  人们就不得不问:价值的起点(源)是什么?或许回答这个问题是容易的:是人的需要。这样回答是没有什么错误的。可是,接下来人们更需要仔细的来考虑一下,人的需要是能够任意的、不带限制条件就能生产,来满足的吗?象马克思那样只钻到企业里去研究生产参数就能找到?这是需要人们重新认识价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难道价值就只是人们看到的工厂(劳动)?

  要研究企业的生产,不是仅去研究里面的人的劳动,首先要研究企业的如何产生,地点、规模、不变资本的选择等,它的道理何在?这些道理都与价值有关。工人劳动前的价值组合与工人劳动后的价值产出,是一个整体过程,而不是只研究工人劳动后的价值产出就能解决了价值的终极认识。在工人劳动之前的价值组合是价值生产的逻辑前端。这个前端过程是一个价值组合和选择过程,它是价值体系的生成之本,它汇集了价值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要素,我们将这些要素称之为价值来源。

  这样价值就存在多个环节:价值起源;价值生产体系的生成;价值生产。价值生产使得价值起源得到满足。


  采用价值来源的说法,就是要先分析如何诞生价值生产的条件,而不是仅仅到企业里去分析生产成本构成。这样就使价值分析所涉及的面要宽得多。也客观的多。如果漏掉这一环节,仅仅分析企业里的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而忽视了企业形成的社会化问题,所得到的认识必然是片面化的。

  很遗憾,马克思受年代知识所限,对价值的分析仅限于企业内部的经济因素。这样,我们现在认识马克思的理论,就要将它的研究设定在一个假设之下:资本家不仅代表了企业内的生产资料,也代表了这些生产资料背后的各种社会关系。而恰恰是这些社会关系是资本家的主要价值内容。所以,才会有马克思的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剥削工人。否则,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有什么来支撑的理由呢?如果生产资料仅仅是货币的话,按此说法那银行就成了最大的生产企业了,显然不正确。再比如:为什么生产企业有的建立在发达城市,有的建立的边远地区?如果企业的生产资料仅仅是货币的堆积,这样的分布还有必要吗?有人会替马克思辩解说,有些工厂为什么建立在边远地区,那是因为边远地区劳动力便宜,剥削容易。可是,这样的辩解不容易达到目的。劳动力便宜,剥削容易那只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核算,既然企业要进行内部核算,那建立企业岂不更要认真详细核算?为何不把企业的建立核算过程都分析进入价值分析过程呢?

  待续。

  续一。
  价值“来源”一词应该说是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源”一词在价值理论研究中应该给予特别的界定和解释。此前人们对价值来源一词的解释主要针对的是商品需求一方而言,特指需求一方。一般认为只有将商品卖给需求者,价值才算实现。
  其实,价值“来源”更多的应该是指形成价值生产体系所需要汇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本贴中使用的“来源”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企业选址在什么地理位置比较好,为什么城市里的许多企业不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去“剥削”,这都是价值来源里要给予解释的。这也是价值链条中的重要内容。

  采用价值“来源”的研究方法,显然能更宽广的把社会经济内容放到自己的视线里。而象马克思那样只钻进企业里去研究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关系,那样得出来的理论就太片面和误导了。

  企业,为什么有的选择偏远地区设立,有的在城市,这说明社会上的任何资源都有价值,都影响到商品价值系统。这些东西只有站在企业之外的角度,才能观察到。
  由此,人们也就可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为什么不涉及社会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了,马克思只研究企业内的经济现象,而企业是在完成了资源优化后的产物,马克思的研究内容也就与资源的作用和资源的优化对价值体系的影响无关了。

  待续。

  续二。
  由续一的最后一段,我们能明显感到马克思的研究缺少了一个部分:资本家的生成部分。
  马克思既然研究了企业内和工人劳动部分,他应该明白这部分只是社会经济的一个部分环节。研究这部分内容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属于部分环节的结论,不是社会整体的结论。更不是与整个制度有关的结论。
  那资本家的资本是如何来的?剩余价值如何分配?剩余价值又是如何界定:用于生产部分和生活部分对其定性有何影响?
  资本家的所得,并不与他仅在价值生产这个环节的耗费有关。资本家掌控和参与了价值体系的整个价值链条,他的所得应该与整个价值体系各环节的付出和耗费有关。若仅以生产环节的耗费来评价资本家所得,显然是以偏概全,结论荒谬。

  续三。  
  本贴的标题是“价值来源”。前面详细分析了马氏价值理论概貌,马氏的价值是什么样的形态,比照整体的价值体系概念来说并它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价值理论。

  了解了这样一个局面后,那我们就从价值来源开始,重新认识一下价值概念。

  现实世界的人们,只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感兴趣。只对符合自己需要的东西愿意付出代价得到它。用价值体系的概念来说,人们只对物品的使用价值感兴趣。价值首先要与物品的使用价值联系起来。这是认识价值的一个很重要内容。当然,人们为了得到使用价值,还要付出代价,还要通过交换过程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4-24 11:05:08
  把今天新编写所帖子内容也贴在这里吧。

  价值“来源”一词应该说对价值理论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来源”一词在价值理论研究中应该给予特别的界定和解释。此前人们对价值来源一词的解释主要针对的是商品需求一方而言,特指需求一方。一般认为只有将商品卖给需求者,价值才算实现。

  其实,价值“来源”更多的应该是指形成商品所需要汇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本贴中使用的“来源”一词就是这个意思。

  企业设置在什么地理位置比较好,为什么城市里的许多企业不愿意到偏远的地方去“剥削”,这都是价值来源里要给予解释的。这也是价值链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采用价值“来源”的研究方法,显然能更宽广的把社会经济内容放到自己的视线里。而象马克思那样只钻进企业里去研究企业主与工人的关系,那样得出来的理论就太片面和误导了。

  企业,为什么有的选择偏远地区设立,有的在城市,这说明社会上的任何资源都有价值,都影响到商品价值系统。只钻进企业去研究经济,当然看不到企业之外的价值和影响因素了。

  由此,人们也就可以理解马克思的理论为什么不涉及社会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了,马克思只研究企业内的经济现象,而企业是在完成了资源优化后的产物,马克思的研究内容也就与资源的作用和资源的优化对价值的影响无关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4 11:09:30
clm0600 发表于 2014-4-22 14:32
这里说的价值不同于马克思的价值。不过,按马克思的价值来理解也可以。
--------
那就是可以相同。
  “马克思的价值,是劳动的凝结物,所以,价值的来源当然是劳动了。”
  价值是把各种因素优化后汇集成的。有劳动,也有其它因素。把与劳动相关,说成只与劳动相关。实在是误人深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4-24 18:43:17
clm0600 发表于 2014-4-24 11:22
价值是把各种因素优化后汇集成的。有劳动,也有其它因素。
--------
你说的不是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你 ...
  你的上述分析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我的价值含义要从标题中的价值来源进行诠释。

  你说的价值就是劳动,是别人的概念。评判这个概念的对错不是你我现在任务。


  但闲聊几句还是可以的。若价值是劳动,这个表达是有前提的。为什么离开了资本家的劳动不是价值?通过这个前提条件我们来想象一下:劳动和价值的因果关系该是什么样的?劳动的价值是劳动赋予的还是资本家赋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