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31 0
2008-03-28

基于金融视角的湖南农村消费问题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提要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从1992年的72.5%下降到2005年的36.1%,而同期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下降速度更快,由15.1%下降到5.5%。在调投资、减顺差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研究消费问题特别是占全国57.01%人口的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对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显得尤为重要。
自从凯恩斯提出“即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消费的关键因素”观点以来,有关消费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西蒙-库兹涅茨(1942)在对美国1869-1938年的国民收入与个人消费进行研究发现,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只适用于短期,而不能解释消费的长期变化。杜森贝里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他认为消费存在“示范效应”和“棘轮效应”。莫迪里安尼提出生命周期假说(LCH):人们会在不同的生命时期安排消费支出,以实现收入分配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提出永久收入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支出由永久性收入决定,永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水平。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西方消费理论对于解释中国消费问题只有有限实用性。国内对消费问题研究文献颇多。朱国林等(2002)从收入分配与总需求关系角度建立了一个用于解释中国消费不振的理论框架。孙凤(2001)、万广华等(2001)、孟昕(2001)在预防性储蓄理论框架内对我国居民消费与储蓄行为开展研究,他们的研究结论都显示不确定性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罗楚亮(2004)从经济转轨角度研究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樊纲、王小鲁(2004)建立了一个消费条件模型来考察影响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变化的各种因素,发现城市化水平是收入水平以外对人均消费影响最大的变量。肖争艳、马莉莉(2006)研究了利率风险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类型消费行为的影响。李明贤等(2006)实证得出农村消费不足导致消费升级不快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李家美(2006)从金融抑制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农村消费市场需求不足的原因。此外,Musgrove(1980)、Skinner(1988)、Carroll(1994)、Miles(1997)等也从居民收入和预防性储蓄方面实证研究了居民消费问题。总的来看,学者们大多从收入角度研究城镇居民或者整个国家居民消费问题,而对农村消费问题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
根据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金融支持能促进收入增长,但是否直接影响农村消费值得研究。一方面,金融机构的贷款投向是多方面的,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投资、农产品收购等,理论上应最终促进农民增收,从而带动消费;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借款可能用于生产经营带来收入增加间接推动消费,或借助消费信贷直接用于消费。同时,在未来收入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人会进行更多的储蓄,消费行为也就变得更为谨慎。本文试图以湖南农村为例,从金融角度考察农村居民消费及其消费结构与信贷投放、农村居民借款、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农村消费信贷等金融变量的关系,以寻求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金融对策。本文以下内容安排是,第二部分是变量选择及数据描述,第三部分是实证检验,第四部分是结论。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描述
湖南省是农业大省,湖南农村消费在全国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湖南农村为样本开展研究,并选取农村消费和农村有关金融指标作为研究变量,收集了从1981年到2005年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湖南省统计年鉴》。
(一)消费变量
本文选取8个消费变量,包括1个总的消费变量和7个分类别的消费变量。总的消费变量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UM。7个不同类别消费变量是:食品消费FOO、衣着消费CLO、居住消费RES、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HOM(简称“家用服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MED、交通通信消费TRA、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ENT(简称“文教娱乐消费”。由于食品消费与其他6类消费支出差距较大,为了便于比较其发展趋势,分别用图1和图2表示。图1显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仍然是主要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50%以上,但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
图1 湖南农村居民消费与恩格尔系数:1981-2005
图2为不包含食品消费的其他类别消费情况。该图表明,近几年来,农村居民用于文教娱乐、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尤其是文教娱乐消费已超过居住消费,仅次于食品消费;交通通信消费也从1998年开始先后超过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衣着消费,仅次于居住消费。可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在不断提升。(注:因缺乏完整统计数据,图2的数据描述从1993年开始。)

图2 湖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1993-2005
(二)金融支持变量
本文选择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LOA、农村居民人均借款LEN、农村居民人均储蓄SAV、消费信贷虚拟变量CRE作为金融支持变量。由于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地区的主要金融机构,尤其在近些年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大规模撤并经营网点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居于垄断地位,因此以农村信用社贷款作为信贷支持变量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图3显示,湖南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稳步增长,从1993年开始,增速开始加快。同时,农村居民的借款(包括从银行信用社借款和民间借款)也逐年增加,占农村居民年总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0%左右。从农村居民人均储蓄来看,其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近两年甚至是负增长。消费信贷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信贷品种,在农村起步更晚。统计年鉴也只从2001年才有统计数据,而且金额也不大,2001年湖南农村信用社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1.09亿元,到2005年也只有5.57亿元。为了检验消费信贷的存在与否对农村消费的影响,本文引入消费信贷作为虚拟变量,2001年前取消费信贷为0,2001至2005年取消费信贷为1。


图3 湖南农村存贷款情况:1981-2005
三、实证检验
本文拟以金融指标作解释变量,消费指标作被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回归和因果检验。从上述三图可以发现,各变量具有明显的时间趋势,为了避免“伪回归”因此必须先作单位根检验,然后进行协整回归分析。
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用EVIEWS软件分别对上述各变量进行单位根的ADF检验,发现原序列的检验t统计量比显著性水平为10%的临界值都大,所以原序列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经过一阶差分后序列仍不平稳,二阶差分后,除了农村居民借款LEN的t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外,其余变量的t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为1%的临界值,即变量的二阶差分序列平稳,为二阶单整序列(见表1)。
表1 各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变量 ADF检验t统计值 临界值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5.86 -2.68***
食品消费 -4.23 -2.86***
衣着消费 -6.02 -2.86***
居住消费 -5.11 -2.86***
家用服务消费 -3.23 -2.86***
医疗保健消费 -2.95 -2.86***
交通通信消费 -4.22 -2.86***
文教娱乐消费 -5.11 -2.86***
农信社人均贷款 -3.02 -2.86***
农村居民人均借款 -2.48 -1.98**
农村居民人均储蓄 -6.02 -2.86***
注:***、**、*分别表示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同。
2、农村金融变量与农村消费变量的协整检验
本文利用EVIEWS5软件,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首先,分别以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农村居民借款、农村居民储蓄为解释变量,以每一个消费变量为被解释变量逐步回归,可以得到每一个协整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系数及其显著性水平(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农村金融对农村消费影响协整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 农信社
人均贷款 农村居民
人均借款 农村居民
人均储蓄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1.14*** 6.16*** 4.47***
食品消费 0.51*** 3.13*** 1.90***
衣着消费 0.05*** 0.26*** 0.17***
居住消费 0.11*** 0.68*** 0.47***
家用服务消费 0.03*** 0.26*** 0.12**
医疗保健消费 0.09*** 0.39** 0.37***
交通通信消费 0.15*** 0.48* 0.59***
文教娱乐消费 0.16*** 0.78** 0.66***
其次,对每一个协整方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残差序列的ADF检验结果
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 农信社
人均贷款 农村居民
人均借款 农村居民
人均储蓄
 ADF检验t统计值 临界值 ADF检验t统计值 临界值 ADF检验t统计值 临界值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2.19 -1.97** -2.48 -1.98** -1.99 -1.97**
食品消费 -2.20 -1.97** -1.86 -1.98** -2.08 -1.97**
衣着消费 -2.71 -1.97** -1.40 -1.63* -2.33 -1.97**
居住消费 -2.33 -1.97** -1.87 -1.63* -2.33 -1.97**
家用服务消费 -2.13 -1.97** -1.79 -1.63* -1.98 -1.97**
医疗保健消费 -3.40 -1.97** -0.06 -1.63* -1.80 -1.97**
交通通信消费 -3.06 -1.97** -0.06 -1.63* -3.06 -2.80***
文教娱乐消费 -2.00 -1.98** -0.99 -1.63* -2.14 -1.97**
结合表2和表3,我们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借款分别与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消费变量协整方程的残差的ADF统计值都大于10%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没有通过ADF检验,农村居民借款分别与之不存在协整关系,也即农村居民借款增长并不能显著影响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消费。而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和农村居民储蓄与各消费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其增长能显著影响农村消费水平。其中,农信社人均贷款每增加1元,就能拉动消费1.14元。而农村居民借款对农村消费影响更大,居民借款每增加1元,能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加6.16元。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人均储蓄的增加能显著地改善消费,说明农村居民在储蓄增多的情况下可以更放心地消费,这显然与预防性储蓄假说存在不一致的地方。从三个解释变量对不同类别消费的影响程度来看,三者都对食品消费影响最大,这也与农村恩格尔系数较高相吻合。另外,三个解释变量对居住、交通通信、文教娱乐等消费的影响明显比对衣着、家服务及医疗保健消费庭的影响要大,这也反映了农村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3、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以农村居民人均借款的自然对数和农村消费信贷(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借款的自然对数作为控制变量,以农村消费各变量的自然对数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二元回归模型,用OLS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消费信贷对农村消费影响的实证结果
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 控制变量 消费信贷 R2 DW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 0.94*** 0.31*** 0.86 1.42
食品消费 0.87*** 0.20*** 0.83 1.5
衣着消费 0.78*** 0.25*** 0.89 1.81
居住消费 0.88*** 0.23*** 0.81 1.32
家用服务消费 0.89*** 0.16*** 0.91 1.67
医疗保健消费 1.27*** 0.76*** 0.91 1.48
交通通信消费 1.48*** 1.19*** 0.83 1.50
文教娱乐消费 1.12*** 0.45*** 0.86 1.25
表4 显示,R2和DW值比较理想,反映模型拟合较好,消费信贷和控制变量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与农村各消费变量显著正相关,而且消费信贷对交通通信消费影响最大,其次是医疗保健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与上文其他金融变量显著不同的是,食品消费不再是受影响最大的消费类别。由此反映农村居民消费信贷更多可能用于购置交通、通信工具以及教育、娱乐等较高层次的消费。
4、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
利用EVIEWS软件分别对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LOA、农村居民人均借款LEN、农村居民储蓄存款SAV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CUM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变量的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滞后长度 Granger因果性 F统计量 P值 结论
1 LOA →CUM
CUM→LOA 13.45
6.96 0.01
0.03 不拒绝
不拒绝
3 CUM →LEN
LEN →CUM 0.79
24.55 0.57
0.01 拒绝
不拒绝
2 CUM → SAV
SAV →CUM 0.95
4.28 0.44
0.07 拒绝
不拒绝
表5表明,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在1阶滞后情况下互为因果关系,农村消费的发展对农村金融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均借款和农村人均储蓄存款只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的原因,后者并不是前两者的原因。
四、结论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金融支持对农村消费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其中,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农村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以及7种类别消费显著正相关;农村居民借款显著影响农村人均消费和食品、居住和家用服务消费;农村消费信贷影响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质量提升;农村信用社人均贷款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可以互相促进对方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农村消费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信社法人治理,发挥农信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深化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加快邮政储蓄银行在农村设立分支机构的步伐,推进政策性银行在农村的商业化经营;同时大力发展乡村银行,确立民间借贷的法律地位,规范发展民间借贷中介。通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为农村居民消费发展培植更多的服务主体。
2、加快金融创新,加大农村金融投入。加快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发展农村土地、房屋、承包经营权、农业收益权等权利的担保质押。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务,保障农业发展和农村信贷资金安全、效益;加快在农村推广医疗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从资金供给、消费产品和保障体系角度支持农村消费结构改善。
3、加强金融生态建设,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逆向惩戒机制,减少或杜绝失信行为。建立信用评级制度,尽快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中介体系,广泛开展农村信用评级。加速推进农村征信管理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个人和企业信用的信息征集、评估、发布与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降低信贷门槛、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提高农村居民当期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