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寻真》
第24章 对各种重要气象问题的本质解释-9
(第24章共分为10部分上传)
(第25~29章的哲学内容已在论坛第二区中的哲学版块上传,请前往阅读和评论)
24.17.5 古地球出现过比现在还暖的大暖期
有文献说:“中生代极区没有冰,那时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代高8~12℃”[20]。中生代在1.3~2.4亿年前,显然是地球古代突出的大暖期。如果嫌中生代太早了,那么进入人类文明社会的年代里也还出现过一些不同程度的大暖期:“在8000~3000aBP,全球进入一个大暖期”;“8000aBP及3000aBP,气候与现代接近,而在期间气温显著高于现代,特别在7500~4500aBP的3000年期间,气温约比现代高2℃左右。……最暖在5500~6000aBP之间”;“商代虽然可能比夏代更接近大暖期的结束。但是,气候仍比现代要温暖。安阳殷墟中的动物遗骨中有象骨,甲骨文中也有关于猎象的记载。……至少在商代,野象仍活动在中原一带。殷墟亦曾出土犀牛遗骨”[20]。上列清楚地道明了古地球反复出现过大暖期。图24.17.5根据文献[20]的资料和论述绘制而成,对古地球出现过的大暖期更是一目了然。
究竟根据什么做出结论的呢?文献说:“能反映古代气候变迁的有动物与植物。动物主要是各个遗址中的化石”[20]。另一文献也说:“……用科学方法测定,全世界海洋的平均温度在3000万年前约7℃,在2000万年前是6℃,而在今天则是1.6℃”[21],这说明两三千万年前曾经比现在暖得多。还有文献说:“南海北部的雷州半岛……该区原生珊瑚高程及其年代研究显示,全新世出现过多期高海平面;余克服等对这里独特发育的角孔珊瑚礁研究显示,在距今7500~7000a间海平面在波动中上升,于距今7300a前达到现在的高程,距今7000a时的海平面比现在高1.8m;新近对雷州半岛块状滨珊瑚发育成的微环礁的研究显示,距今7050~6600a间海平面比现在高171~219cm”[22]。这就是说,从化石中考古,对海洋做科学测定,也对珊瑚礁研究,当然还有对冰心进行分析(略)等,都证明了地球不太久远的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比现在暖得多的大暖期。
图24.17.5: 根据文献[20]的资料和论述绘制而成的地球古代气温变化趋势
此外,古海岸遗址的存在更是众人可见的古代大暖期的历史实证。广州七星岗古海岸遗址(见彩图24.17.5-1)是广州市人民ZF1983年8月13日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州海珠区石榴山岗的正南侧山脚。互动百科网站有这样的描述:“七星岗古海岸遗址1937年被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吴尚时发现。……广州古海岸遗址由海蚀崖、海蚀洞和海蚀平台三部分组成。它们由海浪侵蚀而成,是六、七千年前广州古海岸存在的证据。……海蚀崖呈额状突出,高约2米。海蚀平台宽6米,高出今海平面约1.93米。……1963年3月,七星岗遗址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处遗迹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深入大陆最远的古海岸,深入内陆达100公里,相比之下,著名的意大利古海岸遗迹离海岸只不过50公里”。显然,七星岗古海岸遗址不愧为世界之最。
另一例古海岸遗迹是广州黄埔区南湾村的“常春岩”(见彩图24.17.5-2),那是竖立在山脚的裸露大石头,位于南湾公园的侧面。因质地疏松,经海水浸泡,海浪拍打,现出了非常明显的水蚀痕迹。从常春岩沿着公园外围的街道走出来,到了小河的对面回头朝着公园门亭拍照得到了彩图24.17.5-2的左下照片,以此可以估计常春岩大概处于现时海平面之上约2~4米(与七星岗古海岸遗址的海拔高度相吻合)。从彩图24.17.5-2的右下照片可以见到在常春岩的下方已经建起了成片的楼房。此处也已于2008年12月被广州市人民ZF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上两例之外,还有称为“牛傍坎”的海浪侵蚀海洞(笔者未去探视),以及已被近期工业发展搞基建而毁迹的不少海蚀遗址,都表明黄埔等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气候变暖,就冰川消融,使海平面升高。所以说,古海岸遗迹的存在是古地球曾经出现过大暖期的历史实证。
可能有人认为陆地上有古海岸遗迹是陆地上浮所造成的。其实,广州多处有古海岸遗迹,远在意大利也有,难道都是陆地上浮的吗?硬地壳已经有几十公里厚度,而且底下都以钢铁等金属为主,早已动弹不得,这些陆地早就不可能再上浮了。笔者认为,还是气候变化规律更值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