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贷款的先锋宜信,下面是自己的总结,有不好地方,请各位看官指正,相互学习。谢谢了。
解码宜信
2012年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前央行副行长吴晓灵表示一些公司采用自然人给人贷款,并再将贷款卖给自然人以吸收资金,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这种模式,恰恰是最高法院对于非法集资的定义。这一言论在当年将宜信推向舆论风口浪尖。而2014年4月8日,宜信公司被爆有8亿坏账,再次引发了市场对宜信风险控制的担忧。宜信公司在市场不断质疑中走过了8个年头,关于宜信公司是真正的P2P平台以普惠金融的形式服务大众,还是披着P2P平台的外壳以介入金融领域呢?
宜信以学生间借贷起家
唐宁,宜信公司总裁,早年求学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并成功成功申请攻读美国南方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学位。2000年唐宁回国后,主要从事对早期创业公司的投资、孵化工作,涉及领域包括互联网、教育培训和金融服务。在培训机构中,一部分潜在生源因暂时经济问题无法付培训课程学费而无法成为其客户,基于此契机,唐宁效仿尤努斯模式,以自有资金出借给这些学生,并到期回收本金和利息,由此奠定了宜信成为P2P平台的基础。
因生源的不断扩大,所需资金也在增加,为回笼资金以扩大生源规模,唐宁将手中所持有的债权出售给身边的人成为宜信债权转让模式的开端。以唐宁本人为出借人,再将所获得的债权进行转让的模式逐渐成熟,唐宁于2006年成立宜信,同期成立华创资本。通过创投资本与民间借贷市场相互配合,在流动性做功夫,民间借贷因无法像银行一样吸收存款,那么流动性是其P2P行业最大的风险,有时也是唯一的风险。只要有足够的流动性这场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债权转让模式
其核心交易结构为,宜信的创始人唐宁或其他宜信高管提前放款给需要借款的用户,唐宁再把获得的债权进行拆分组合打包成类固定收益的产品,并通过销售队伍将其销售给投资理财客户。也就是说,宜信必须现有债权,然后将债权打包,出售给那些有理财需要的人,宜信并不是先吸收客户的存款,再进行放贷。所以,宜信本身不涉及非法吸收存款的行为。通过将债权与理财者进行对接,本不会形成资金池,但是,宜信将债权的期限和金额进行分拆,那么这将使得债权无法一一对应,形成期限错配,错配中形成一个资金池沉淀即在一定时刻,进去的钱与流出的钱保持一定的均衡,使得宜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定量的资金池。此外,宜信首先放贷形成的债权,因无法立刻找到出借人,那么就会出现留存的理财产品,从而形成资产池。资产池需与资金池相互对接的,同时也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
宜信的收费问题
以此前《宜信高利贷陷阱:借2万元一年多后利息近万元》这篇报道为例,李女士,实际借入27510.32元,但该女士实际收到20000元,其中7510.32元作为宜信的服务费一次性扣除。每月支付本金和利息为1299.23,共需支付24期,共计2年还清贷款。按客户经理告诉该女士的贷款利息为2分3,即年化利率为27.6%。
因为每期需要支付1299.23元,一共支付24期,所以2年到期后一共需还1299.23*24=31181.52元,而宜信此时计算利息的借款的本金并不是按20000元计算,而是27510.32元来计算,故31181.52-27510.32=3671.2元,3671元是以27510.32元为本金到期应支付的利息。此时的年利率为(3671.2/27510.32)*1/2=0.067,也就是6.67%的年利率,月利率为0.56%,完全符合国家的民间借贷不得高于银行贷款利率4倍的要求。
但实际我们多支付了7510.32元,所以到期后我们支付的利息额一共11181.2元。(11181.2/20000)*1/24=0.023,恰是客户经理所说的月息2分3。其中服务费便占据了20%以上。
转型中的宜信,发力财富管理
从2008年到2010年,宜信每年的业务增长率都在200%以上。这个高速发展的企业也因此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凯鹏华盈在2010年对宜信进行了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2011年9月,宜信又获得了来自IDG和摩根士丹利的第二轮投资。
从2011年开始,唐宁就开始探索宜信的转型之路。从2006年开始,工商登记信息可核实唐宁个人名下或有限合伙的公司有,宜信普诚信用管理、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宜信惠民投资管理、宜信卓越财富投资管理、普信恒业科技发展、宜信致诚信用评估、普惠宜农投资管理、宜信惠琮融资租赁、普惠基石咨询服务、宜信汇才商务顾问、普泽众富资产管理等11家公司,构建起了一个涵盖实质上的小额信贷、第三方财富管理、信用评级、担保、融资租赁、私募基金、理财代销、信息中介的金融帝国。
宜信通过利用宜信普惠金融,积攒出大量客户后,进行大量筛选,将40万以上有理财需求的客户,转接到宜信财富中。显然宜信利用的是很多网络游戏的营销思路,先是“免费”的让大量客户通过宜信普惠金融自己进行理财,随着客户的基数不断扩大,部分高净值客户对于宜信的依赖和忠诚度不断提高,宜信开始有意识引导这部分客户选择宜信财富的管理模式,代替客户进行理财,从而由靠借贷居间业务收取服务费的模式转向主动管理财务提取管理费等来获取收益。所以,宜信在扩大一定规模后,开始转变经营模式,在保持客户量的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客户的质以及客户的粘稠度。
正如宜信CEO唐宁评价公司未来发展一样,“一条腿普惠金融,一条腿财富管理。”以小额贷款起家的宜信在历经多轮融资,积累了数万名客户后,开始瞄向财富管理市场。
华创资本与宜信财富的对接
2006年唐宁成立宜信的同一时间也成立了华创资本,为创业者提供初创期的风险投资和成长期的创业贷款。2013年7月,华创资本携手宜信推出了“高成长企业债”。这是一种类似“投连贷”的债权投资模式,即宜信财富为华创资本股权投资的项目提供债权资金支持。
唐宁,借助宜信普惠筛选高净值客户,将其转嫁到宜信财富。宜信就相当于一个筛选器,将不同的财富大众进行了一个筛选。宜信又通过与信托合作,将宜信普惠的债权打包成信托理财产品。又与华创资本推出高成长企业债,作为宜信财富推荐的理财产品。同时,宜信因取得保险代理牌照,基金代销牌照。又可以销售保险和基金等产品。
至此,一个以宜信财富为基础,左边宜信,右边华创资本。开始了在金融市场的开疆拓土。
P2P商业模式的争论——思维怪圈
P2P贷款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这是在经历P2P飞速发展,以及大量倒闭之时发生,最具争议的一件事情。按目前主流的方式是P2P只能做信息中介,居间协调借款人和出借人,并从中收取服务费,不对其进行担保。但以P2P行业为信息中介平台,却忽视了中国信用基础缺乏的这个大环境。
对于P2P行业的模式,也陷入一个学院式分割式的思维中。P2P行业模式成立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环境实践出来的不是单靠着学术研究,简单的以分割式的判定P2P模式应该是是什么。毕竟市场才是检验P2P商业模式是否成功的真正所在。
但是,基于P2P业务发展起来的宜信模式——宜信普惠,代表了存贷款两端较低收入人员的需求,而这部分人群是目前的银行业无法覆盖的。从有几万块闲钱的投资客户,到需要几万块资金的借款者,宜信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
显然,对于什么是P2P商业模式,我们不应该过早的给予定义,而是守住监管底线,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