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形式》
涤浪迹天涯
我们需要一个形式,把我们内心的想法承载起来。这件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很难做到。但它在实际上又极其容易,只是我们总是很难达到。
我们内心的想法有时候清晰,有时候混沌,大多数时候,似有若无、隐隐闪闪、矛盾庞杂。我们唯有在清晰时,或以最真诚的心面对自己时,我们才会顺畅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越是年轻,越在天赋上具有这样的优势。因为年轻人大多敏感、敏锐而直接。在陷入恋爱中,你更能感觉到这种内心澄明的激荡。不仅仅是情感和激情,还包含有生命内在的直白和真实。当我们的内在澄明之时,我们的表达自然而然。但这第一种澄明是天赋给你的,这样的天赋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毕竟会逐渐陷入到琐碎、繁忙、嘈杂和世俗的生活中去。当你被这些事物包围之时,你内心的平静不再、激情减弱,你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真诚地面对自己?我们外在的努力最终都要回馈于我们自身。你是怎样一个人,你最终将会成就怎样一份事业,这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行动,更取决于你的内心。
我们的思想并不与我们的激情和情感同步,也不与我们的年龄同步。思想它是一个更加宏伟和高远的系统,我们偶尔涉足。年轻时靠敏锐,年老后靠智慧。智慧也并不与我们的知识和阅历同步。有很多人因为知识而变成了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有很多人因为阅历而成为一个无法了解自身的人。智慧与我们的内省相联系。人不自知,何以清晰?清晰总是一闪一闪出现的,它们并不能连成一片。或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它们会集中在某一较长的时间段出现,如果你抓住了,赋予它一个自然的形式,那么它们便会以一个人所创造的物品长存。我们举两个例子,比如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小王子》。这样的作品是最不可多得的那一种,简单、自然和永恒。它写起来很难,因生命凝练而成。形式可能是因为某一瞬间的灵感或偶尔看到一则影像而出现的,而其内容却是长时间思虑和忧患人生的结晶。当我们感触于其中的某一句话时,这句话在写作之前可能已被作者感触了无数次,只是它每次是以不同的形式和形象出现的。我们最经常看到的这个形象是它翻转了无数次之后最真实裸露的样子。最真的部分总是简单自然、自由无拘的。我们偶尔可以体会得到,但要表达出来就非常困难了。像《小王子》那样如此简单的故事,如果换了一个学识高深的人,可能他用两辈子的时间和努力也写不出这样一部作品来。这不是知识和智慧的问题,而是生命的问题。思想和智慧是旁观式的,你可以跳出自己和生活来领悟,而生命是直接内在的,是包含有奋斗、错误、激情、悔恨、争斗、感情、痛苦和疯狂的。假如你最终找到了一条通向你目标的坦途,那将是生命之真。这样的生命之真是用我们现实生活的语言无法表达的,但它至少包含着幸福和满足。
思想和形式说到底也还只是承载我们生命的方式,这种承载会因为我们的不断加载而增加它的承载力,它最终会提纯而化为有形有质的结晶。我说我们荒废了我们的人生、浪费了我们的生命,便是从此意义上来说的。我说我们大多数人过着猪猡一样的生活,便是因为我们无视自己的存在而屈服于一个人为构造的系统。我说我们,并不是指每个人或众人,而是你自己,你能理解我说的这段话的那一个人。假如你是你自己,你当有自己的判断。当我一再提到“我”时,我也并非仅仅说的是我自己,“我”代表着一个独立的生命,一个会思考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