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自古以来都很难弄清的问题。笔者在此以独特的方法给以解释,不免会引起争议,甚至......,但只要认真阅读、认真思考,或许会对读者有不小的收获,但愿如此。
一、什么是思想?
从字面上来看,思想由思和想两个字构成,这两个字反映的其实是思和想两个过程,一个是向内的思的过程、一个是向外的想的过程。所以,要弄清什么是思想,就要先弄清这两个过程。
思的过程:眼、耳等感觉器官将感觉到的信息输入给大脑,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处理,经加工处理后形成观念,输出并居于心中,与先天灵魂(本性,本我)相伴,成为灵魂后天培养而成的一部分(观念、自我)。(思由田和心构成,田非田地之意,实指头脑,见《妙思无极》对于思字的解析。)
想的过程:心中居住的人的灵魂,将其指令信息从心中输出给大脑,经大脑加工处理,成为图相,输出给眼、手等器官进行表达。它与思的过程是相反的,灵感也是由此而出的。(想,一个相一个心。相,就是眼看到的木的形状,在脑中形成的图像,以此代表像;心,不仅仅指心,而更确切的是表示心中居住的灵魂,灵魂发出的信息由心而出,之后进入大脑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图像,这就是想。)
至此,思想是什么,您可以自己意会了。
( 注:大脑的加工处理过程已有相关的解释,如有兴趣请查阅相关资料,在此不加以表述。)
[延伸阅读]:心是什么?
如果给心下一个完整而确切的定义,那确实是非常困难的,这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指出的“名可名,非常名”,也就是说,无论对任何东西下定义,都不能完整确切地给以表述,如果追结到其本源上,只能是忽稀恍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人对心的理解也是随着经历的不同而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所以,在此不对心下任何定义,只类比以供理解:
有一个词,名叫“心房”,说明心犹如一座房子。在人建的房子里,通常住着人,一个房子里,有时居住着很多人,但其中有一个是领头的,是主要人物,其他人都围着他转,是次要人物,主要人物只有一个,次要人物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而当主要人物虚弱,不能起领头作用的时候,次要人物就可能凭自己的力量令主要人物居于下风,听其指挥、受其控制。当房子坏了,就可能将房子拆掉(旧房之死)从新修(新房之生),也可能不再修而是换地方居住,这时原来房子里居住的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可能再找同一个房子共同居住,也可能个走个的,或与其它人居住。对于房子而言,在房子中居住的人就是房子的灵魂,他们虽然比房子小很多,但却决定着房子的外观、结构、质量、内装修、寿命等,而房子自身却不会明白。
心就如房子,在心中居住着灵魂,而心却不知,人更难知。人可以在房内、房外四处活动,灵魂也可以在心内、心外、体内、体外到处活动。
二、灵魂的本质
房子中居住的人是房子的灵魂,是房子的主宰;心中居住的是心的灵魂,是心的主宰;对人而言,在人心中居住的就是人的灵魂,是人的主宰。
房子中居住的人可能有多个,但常常以一个为主,其他为副;心中居住的灵魂也可能有多个。也以一个为主,其它为副。
读过《封神演义》的,或许能注意到其中有一个名词叫“元神”。元为大,为始,所以元神就是主宰人的最大的、最元始的神,听起来,好像是迷信,其实就是人常说的灵魂,元神就是灵魂,灵魂就是元神,只是用了不同的名词表述而已。所以,在此借“元神”一词以解灵魂之意。
灵魂就是元神。心中居住的元神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很多个,但其中以一个为主,其它为副,为主的一个可称之为主元神,其它可称之为副元神。
主元神。主元神,就是人降生时先天带来的人的本性,它与万事万物、与自然、与宇宙的本性相沟通,是宇宙本性在人体内的一种体现。《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人的这个本性,本性是善的,是宇宙本性的一种表现,它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而难为人知。道家说的“返本归真”,其意就是只有放弃后天形成的观念,才能返回到人的善的本性,才能归真。从哲学的层面而言,主元神就是哲学上所指的意识。
副元神。人出生以后不断地进行学习,后天学习的东西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逐渐地形成了真假、善恶、好坏等各种各样的观念,比如人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它们也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些观念统称为副元神。有人说,“人之初,性本恶”,其实是把后天学习而形成的人性当成了先天的本性。这种后天形成的人性,随着人的学习、经验而不断加强,甚至会遮蔽人的先天本性,美其名曰“人的社会性”,并被误解为人的本性。决定小孩行为的主要是主元神,而大人则是副元神。当副元神非常强大时,主元神不能做主,而副元神做主之时,人则完全背离先天之本性。印度狼孩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他被狼养大,从小学的是狼的行为,在他的心中装的全是狼的观念,副元神都是狼性观念,所以他的行为表现就是狼,而不是人。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人在人的社会中形成了人的观念。另外,观念构成人的精神,所以精神,哲学上所说的精神也可称之为副元神,这是意识和精神的区别。
对于房子而言,人是比房子更高级的生命,对于人、对于心而言,主元神、副元神也同样是更高级的生命,只不过它们由不同的空间的物质构成,是不同空间的表现,是不同空间的生命。
所以,灵魂就是元神,元神分主元神和副元神,主元神是先天的意识、是本性,副元神是后天养成的观念,是精神、是人的社会性(但常常称之为人性)。而在哲学上,常常把意识和精神混为一谈,其实是不科学的,是没有弄清意识和精神的本质。
在这种意义上,正如房子一样,房子倒塌了,死亡了,不等于房子内居住的人死亡;肉体死亡了,心脏停止了跳动,不等于灵魂死亡,不等于元神死亡。医学上的心死亡、脑死亡都是指肉体器官的死亡,而不是灵魂的死亡。植物人也只是大脑的正常机理失去了作用,其灵魂依在,意识依存。当人真的死亡了,其灵魂,即主元神和副元神可能个找个的新家安住,他们作为更高级的生命并没有死亡,只是换了一个生存的地方。佛教中所说的轮回转世就是这种意思。人死了,其思想并没有死,它可能已跨越历史的长空传遍世界,居住在众多人的心中。
三、观念是什么?
观念,由观和念构成,其形成过程为:观----->>大脑加工处理------>>念。观和念组成观念一词以后,人们注重的是念,是结果,而忽略了因---输入和中间的加工处理过程,这也说明了国人自古以来都注重结果而不关注原因和过程的原因。
观:正体为观,一艹两口,一隹一见。艹,一指草,为草民,二指多,为众多。两个口,指大家都说;隹,指好,为好意。见,其甲骨文写法为,为人上一目。按照字典的解释,其意为人站起来看,为平视之意。如果真是此意,古人造此字纯属智商过低,而画蛇添足,不如用一个看字来表示,何须用“见”。其实应做如下理解:人上有目,人之上为天,目只有一个,而不是两个,说明此目决不是脸上长的两个目,而是指“天目”----即通常据说的第三只眼,现代科学将其说成是松果体,位于大脑之内,如果开了天目,则具有透视、遥视等功能,现在的X光机、卫星遥感等都是由此仿生发明而来。所以,见是用天目所看,看到是事物的本质,表示洞彻,而不是用眼看,眼看只能看到事物的表相,而不能看到其内部结构。所以,观的真实意义为:将大家都说好----即大多数人的意见、认识做为自己判断事物对与错、好与坏等的基础,以此来洞察事物的好坏、对错等并形成结论,其实就是从众,如世界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