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4-5-12 14:44 
说我耍赖之前,请指出我哪里同意你的逻辑了?
我已经提示过你了,这是资本有机构成的问题,这不是我的 ...
呵呵,看来你没有理解我说什么,我的意思是马克思经济学不可能得出得出你自己认为的那个:即机器多工人少利润低的结论(这是你自以为是的说法,不相信你可以把马克思的原著搬出,当然,我的理由也有老马的多处论述作为依据)!另外,马克思尽管有错误,但没有你所说的那么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最后,马克思与亚当斯密两者理论其实大致上并没有差别,马克思除了概念有偷换一些亚当斯密经济学概念之外,就是把社会系统作为一个理性整体从而忽略了社会系统的
需求量与
生产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决定使用价值或者效用变化的原因,只是亚当斯密尤其是马克思把社会系统
的某种商品生产量等同于该社会系统对于该商品需求的量 ,这本身就暗含了一种完全理性社会假设,这类似于主流经济学的完全信息的理性人假设),由于,马克思没有办法处理好这些关系,因此后来马克思干脆抛弃了“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对于“价值”的重要作用,而归之于某种商品的价值是由
时间与
劳动力数量影响甚至决定的,从单一商品角度考查,马克思的社会价值公式就是:1/【社会总商品产量/(时间×劳动力数量)】,当如果引入社会系统的
需求量与
生产量之间的关系,则有,1/【社会总生产量/(时间×劳动力数量)】×(社会总需求量/社会总生产量);当然,上面是从单一商品角度考查,但是,现实上社会系统的生产以及需求是由无数个产品或者商品需求以及其生产所有组成叠加的,因此,就必须考虑人类社会系统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数量和时间等等从更加宏观的优化资源配置角度来分析,作为一个具有完全理性的社会系统在一定
时间内,其
劳动力数量也基本不变或者稳定的状态下,都会考虑用等分量的劳动力数量和时间去创造尽管是不同种类的商品,但是却在单位“社会劳动时间(劳动力数量×时间)”相同的“社会使用价值(或者社会效用)”,如果假设有:A、B、C、D、。。。N种商品,那么,这些商品之间的“使用价值”交换数量会有遵循 :A、B、C、D、。。。N商品之间相同或者等价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这个用劳动力数量与时间来表现的价格用亚当斯密的说法是自然价格或者中心价格)”来进行,如果用主流经济学的图表形式显示出来,就会得到那个类似于,不是类似于而是就是跟主流经济学个人
消费的无差异曲线一样的图表,不过,不同的是,我这里参照系不是个别消费者,而是整个社会系统,因此,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无差异曲线!我以前帖子已经说的很清楚!你还没有捅破那层纸,我所说的东西,慢慢你会懂的,当然,你如果愿意我可以跟你多详细论述我这方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