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食材按周订购服务商Blue Apron获得5000万美元融资,估值5亿美元
食材按周订购服务商
Blue Apron刚获得一轮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公司估值已达5亿美元。Stripes Group领投了本轮融资,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和First Round Capital等参投了本轮融资。Blue Apron 在去年 2 月曾获得3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去年 8 月获得 500 万美元的 B 轮融资。
Blue Apron 这家位于纽约的创业公司,以按周订购的模式,每周为用户寄送三顿饭所需的食材,并附上菜谱。每道菜都是经他们厨师和营养师进行合理搭配过的。它会把所需食材和配料份量都算好,把顾客的下厨时间节省至半小时。更具体的运作模式,可参考我们之前的
报道。
Blue Apron 有三大优势:食材优质、节约时间、价格便宜。Blue Apron 的联合创始人和 CEO Matt Salzberg 表示:“食材质量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的食物来自为高档餐厅提供食材的供应商,所以质量会很高。事实上,我们的食材要比人们自己去超市买的质量更好更新鲜——你通过 Blue Apron 买到的食材,不会在超市货架上已经躺了一周。”
顾客根据 Blue Apron 准备的菜谱来烹饪食材,一般在 35 分钟内饭菜就能上桌了,时间上比较好控制。价格方面,每人每顿 9.99 美元,免递送费,还可随时取消。其主要竞争对手Plated收费标准为每人每餐费用为 15 美元,按月订购会员价每人每餐 12 美元,Plated今年早些时候曾获得一轮
500万美元的投资。
Blue Apron打算利用这轮融资进一步扩充员工规模,同时加强服务的宣传推广。未来,公司可能会针对那些相当家庭厨子的潜在用户推出厨房教育类的服务内容。
Blue Apron目前还只提供正餐的食材,目前还不打算提供早餐食材服务。公司现在每个月为用户配送食材达60万份。
每周为自己做三顿好饭:Blue Apron通过按周订购模式将做饭所需食材及菜谱送到你家做饭是件麻烦事:从想到做什么,到买菜再到真正把饭做出来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常常没有什么新鲜感。这些现实让本来时间就不充裕的美食爱好者无奈把做饭情趣给扼杀掉。
而今天Blue Apron提出了一个有关做饭的解决方案:Blue Apron 通过按周订购的模式,连同菜谱,每周为你递送做三顿饭所需要的食材配料。通过这种每周订阅,用户可以不花时间思考吃什么、找菜谱并花上好几个小时去找新鲜食材。
这项服务包括了蔬菜或肉的递送,并强调食材的新鲜。正因为需要在食材新鲜上做保证,这项服务目前还仅限于美国东北部,包括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大部分地区。
Blue Apron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Matt Salzberg表示,“食材质量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的食物来自为高档餐厅提供食材的供应商,所以质量会很高。事实上,我们的食材要比人们自己去超市买的质量更好更新鲜,因为你通过Blue Apron买到的食材,不会在超市货架上已经躺了一周。”
每周一次的递送包括三餐当中的所有食材和菜谱,所有食材会做精细的分类打包和标识。而根据菜谱做一顿饭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内。时间成本控制是这项服务的一大卖点,而每周一新的菜谱对美食爱好者来说也很重要。尽管相较于传统流行的菜谱网站这种菜谱的获得较为昂贵,但算是一个新的尝试。
在做饭问题上,一般人除了考虑时间成本和新菜谱,还会考虑到食物过敏和特殊饮食控制等问题。所以公司之后还计划推出新方案,满足用户在这些方面的需求。
目前Blue Apron的订购价格是每人每顿9.99美元,递送免费并可以随时取消。
Blue Apron 由Salzberg,CTO Ilia Papas以及厨师兼食物行业连续创业者Matthew Wadiak一同建立,他们目前已筹得80万美元的投资。
Blue Apron将生鲜食品电商与按月(周)订购的模式整合在一起,算是一次新的尝试。在生鲜食品电商方面,尽管在美国已经有freshdirect这样已经做得很好的线上买菜网站,但在国内做生鲜食品电商并不容易,需要考虑到食物水准、配送标准(冷链物流)、物流配送的送达率、储藏等一系列问题,考验食材供应商的同时也考验着电商网站的物流。所以国内线上买菜的同质性网站不少,但因为人们对食物安全、质量以及配送方面的担心,这块市场一直没有爆发性的增长,一些大公司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声誉或物流优势(如京东和顺丰优选)做生鲜食品。个人认为,Blue Apron这种按周订购的模式想在国内做起来,同样需要考虑以上生鲜食品电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