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4-5-1 00:24:45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0:55:54
质量大于数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2:21:47
最好的结果是:一大堆绿叶的基础上也有红花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2:23:34
zhangweizwc 发表于 2014-4-30 20:06
楼主如果身在国内的高校估计不会这样问吧,呵呵!人要先保证自己能够相对体面的活着,在这个基础上才有时间 ...
很实在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3:05:02
kkwei 发表于 2014-5-1 02:21
最好的结果是:一大堆绿叶的基础上也有红花点点。。。
这个。。。为什么不和哈佛,斯坦福的教授比?如果中国教授都是学习别人,那么中国永远落后别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5:49:32
现在高校的考核机制并不鼓励大家“十年磨一剑”,可能高档次的文章还没出来,就下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6:51:16
太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7:06:24
推动科学发展的其实就是那1%的人所写出的1%的文章来推动的。
但是,如果没有那99%的垃圾,又怎么能看出那1%是多么的优秀呢?
因此,其实道理很简单,让垃圾产生垃圾,让卓越产生卓越,结果只需要在我们进行评价的时候分清楚什么是垃圾,什么是卓越就行了。
遗憾的是,现阶段的乱象就是,评价者多是一帮不学无术之辈,哪搞得清什么是垃圾,什么是卓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7:37:27
脸面不值钱但也要吃饭啊。。。。在这样的环境下混饭吃,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像国外说的三年发一篇文章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7:54:44
宁缺毋滥,写一堆普通CSSCI,不如推荐别人看两篇经典文章看看国内政策和简单的数据描述统计。
三年只有2篇中文,2篇SSCI被审稿人折磨了2年多还没有接收。

为了上好课,曾经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大量文献翻出来看,但基本找不到可以用于教学很好解释理论和现实的图表,最后还是用国际顶级期刊文献的图标来说明。这也说明我们的90%以上的研究对现实没有多大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8:09:42
与其对比论文在SSCI二区还是在一堆中文核心发表,倒不如对比发文内容是否兼具学理和实践上的些许价值。既然大家是经济学同仁,于己而言,自然是要根据自身的效用函数作出最优化的努力。你的效用函数里有哪些independent variables, 你的均衡解自然不一样。所以发SSCI还是核心本身可能都是最优解。例如:学校评等时的主要依据是论文数量,那么你在苦苦等待一篇风雨飘摇中的SSCI的行为,应该不算是较优的选择,有点timing  endogenous的感觉。如果你说发SSCI是你的学术理想,但现在只比较数量,那就等你拿到tenure以后再说吧。平台高了,舞台大了,事情才有可能按照你的想法向前发展。我从doubleE转到Econ,一路走来,运气比较好,遇到的都是很棒的老师,我深深知道学术的深度和高度是多么令人着迷,但如果你不清楚周遭的环境,那可能南辕北辙。最后,回到最初的那句话,生命很短,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显得更为重要,学术亦然。所以,尽量去评测自己写的是否对学理和实践有些许价值。不是假的价值,是真的价值。如果有价值,但比较不容易包装成high level的文章,发篇核心也无妨。起码不小心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可能会受益。而且,对于学者而言,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往往可能改变一生。不过抱歉,很多时候,这样的文章不一定出自SSCI,也许只是党报或者科普读物。Keep Balance,在理想与现实间,在学理与实践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8:33:06
照我说,什么SSCI和CSSCI都是浮云,论文对知识或者实务有贡献就是好论文,哪怕是一点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8:37:57
现在国内也注重优秀刊物的文章数量,而不是文章数量。这个问题没有多大价值。没有有水平的文章,晋职称都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8:38:55
好的文章是一个人的名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8:40:24
胡子李大 发表于 2014-4-30 08:54
楼主先判定人家的CSSCI是“无用的”,又在设置投票项时,把“一般核心”偷换为“花版面费就可以买到”的定性 ...
有些人并没有职称或毕业的压力,也在搞低档次论文。如前两天帖子提到的某“多发论文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9:06:18
质量与数量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9:18:24
internet.hzx 发表于 2014-4-30 05:27
我先第一个说:研究之所以是“研究”,其实是需要“钻研”和“探索”的。也就是说,站在前人肩膀上去开创新 ...
        说的很好。在中国,其实能只写高水平(有2-5个原创东东)的论文的人不多。有些人迫于压力,发现了好几个原创点的化,就会拆开来作为好几篇文章,(这个还算对得起良心)。要是作为一篇文章,对大家的帮助更大,一篇文章就能解决一大把问题,后面研究的人看你的文章就不需要重复阅读,只需要一篇就行了。也就没有浪费读者的时间。但是要做到这点,就是有些国外好大学的终身教授也难做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09:42:19
国内很多学者之所以选择发n多一般核心,根本原因是他们不得不面对当前国内高校的考评政策。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中有一条是人们对激励做出反映,现在高校的激励措施,是导致学术垃圾泛滥、国内期刊质量不高的现状。学者发垃圾论文之时,肯定没有成就感,不会体会到做研究的快乐。但是他们不是神仙,也要生存、追求名利。发高档次期刊还是多篇一般核心,更多不是自己所能选择的,大多数学者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选择自己的道路。不然,空谈对错没有意义,对的你不一定能做,错的有时候你不得不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0:19:13
持续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0:47:47
记得公司金融老师上课说过,世界上,注意不是指中国,所有刊物上的文章中真正有价值的不会超过1%,剩余的99%基本上都是在“混口饭吃”而已。遑论中国,身边有些人搞的所谓自然科学基金,理论上很牛逼,但实际上不过是制造了一堆垃圾,卖破烂也值不了50块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0:59:55
其实我觉得这个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现在很多高校要求博士硕士发表几篇CSSCI后才能毕业,学生为了要达到毕业条件,非得要发表文章,楼主的辩证我觉得更适合老师,不适合学生,学生发CSSCI也是被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1:02:00
如果没有这么多C刊的成果,学术科研思想仅仅就依靠为数不多的顶尖期刊,又怎能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呢?确实,顶尖期刊代表着一种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创新,但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咱们国内有没有这样的期刊 ,仅凭理论和观点就能够上顶尖期刊的?看看经济研究,哪一篇文章不是带着各种复杂奇特的数学逻辑在演绎着娴熟的技能巧工?一般C刊虽然在档次上稍逊一筹,但也不乏新的思想和观点,不能因为它的影响因子低,我们就否定了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1:12:10
先把数量搞上去,再注重质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1:48:04
其实能发很多CSSCI,也不容易了,很多数量是因为周围的机制和氛围,所以不得不以量取胜,自己无愧于心就好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1:53:16
有意义吗?国内找工作还是看你CSSCI的数量 你以为发一篇SSCI就能找到多好的工作?当然如果你有实力,国外高校是认可你的,但多少国内的博士有这个实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2:01:29
花版面费就可以买到的CSSCI?真的有这种不看文章质量就发表的C刊么?楼主推荐几个给我们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2:51:47
internet.hzx 发表于 2014-4-30 05:27
我先第一个说:研究之所以是“研究”,其实是需要“钻研”和“探索”的。也就是说,站在前人肩膀上去开创新 ...
John List44岁,出道十年发表164篇论文,其中不少论文大同小异,很多期刊档次也不高,然后人家还有五个小孩,有什么的,少睡觉多干活,想那些没用的干嘛。你先要好好发个十来篇,然后你就可以组织团队,形成分工,找一帮小弟,然后就可以狠狠的干,发表的感觉就像进球的感觉,一个字,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3:04:23
8楼说的很对哈,楼主这个辩题确实是带有了感情色彩和是非态度。也许把措辞略略修改下,可以得到更多有建设性的答案。 人人网上看过一文,好像叫做“屌丝不要学术”或者“学术是件奢侈的事情”这一类名字,虽然文章标题有点恶搞的嫌疑,但是内容还是很中肯的。这个年代,学术界会有多少人是纯粹为了人类进步而学术的阿。。。各种压力,各种想法,各种诱惑,太多了。  以学术为事业的人尚不能做到心无旁骛,何况广大还不一定搞学术的博士和硕士们。  楼主提到CSSCI皆认为是无用的了,殊不知在很多大学(甚至包括一些综合排名比较高的大学,但可能经济类学科不是强项),CSSCI已经算是高追求了,某些时候研究生的论文真是水的让人想哭。。。首先应该是制度吧,整个的评价机制、考核机制需要改进,需要整体对期刊做出整顿,然后就是改革对研究生的教育和考评机制,这个甚至涉及到比较细节的方面,来断了研究生们花钱养水刊,从而恶性循环的念头。 再次,同意7楼,数据库时代的搜索方式,甚至助纣为虐,一些著名的水刊,由于文献太多,加上很多初涉学术领域的孩子没有鉴别期刊档次和论文质量的能力,导致发表在水刊的文章被频频引用,水刊的影响因子反而提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3:42:53
围绕核心领域,可以做大论文,也可以同时做一些铺垫性的小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5-1 13:49:13
反正在湖南,按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条例,一两篇高档次期刊论文比分数就是比不过一堆一般核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