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49 1
2008-04-01
作者:李龙

  公务员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铁饭碗”,缺乏流动性。然而,日前温州市人事工作会议却传出一条消息,从今年开始,该市将在全省率先试行公务员聘任制,使公务员队伍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出,真正“流动”起来。

  公务员实行聘任制,温州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深圳市人事局去年11月就发布公告称,深圳市将提供31个职位,公开招聘首批41名聘任制公务员。据悉,这批聘任制公务员已于今年2月招聘到位。事实上,我国的《公务员法》就明确写明,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可以实行聘任制,因而,温州市不过是在落实有关公务员的规定而已。至于此举到底能在多大意义上推进公务员选拔体制的改革,恐怕还要观后效才能下结论。

  耐人寻味的是,温州市对聘任公务员的优厚待遇不但让局外人眼红,即便是身为温州市的公务员,可能也要羡慕几分:对急需的聘任制公务员,温州市可能会拿出高于一般委任制公务员数倍的薪酬。数倍于普通公务员的工资,应当也算得上是高薪了。这笔钱谁来出?当然是公共财政。也就是说是由温州市的纳税人来出。

  我们都知道,公务员的报考热一直高烧不退,这间接地为公务员人才的选拔带来了极大的优势,能被录取为公务员的,不说特别优秀,也可谓千里挑一了。而且,公务员职位的设置是严格根据岗位的需要而定的,基本上所有的工作岗位都能选拔到合适的人才。但何以现在突然发现“有些机关单位,高层次专业人才比较紧缺”?这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以前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有问题,没有挑选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公务员的能力已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而他们又不愿意再学习新的知识。在“能者不能上,庸者不能下”的前提下,政府只得再花高薪,额外聘请其他人来承担本当是公务员分内的工作。

  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个疑问:纳税人已经供养了一支庞大的公务员队伍,可是现在公务员连自己的分内之责都没有尽到,反而逼得政府要另外聘请高人,以聘任的名义,加入到公务员的队伍中。编外增加政府工作人员,并且给予高薪,意味着公务机关的行政成本不仅不会降低,反而提高了。很明显,这和我们精简机构、压缩行政开支的做法是背道而驰的。

  这样说不是要反对公务员的聘任制,相反,倘若聘任制真能发挥“鲶鱼效应”,则不失为行政体制改革的一大幸事。但是如果“流动”的永远只是聘任的公务员,委任和选任的始终是“铁板”一块,那所谓聘任制就成了莫大的嘲讽,“端着铁饭碗,拿着公家钱,不干公务事”的笑谈可很是让人脸红的。

  据说韩国总统李明博上任后烧起的“四把火”之一就是给公务员队伍“整风”,一是给公务员队伍减肥,二是给公务员工作增压。要提高我们的公务员水平,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依靠简单的聘任制显然行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29 10:48:00
“鲶鱼效应”是what?[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