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789 0
2014-04-30
“IPO恐惧症”是对监管层的鞭策  A股市场的 “IPO恐慌症”阴霾不散。受IPO发审会今天重启影响,本周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恐慌性暴跌,昨天开盘沪指继续一路下探,盘中一度跌破2000点。
  客观上讲,IPO重启,新股入市将会给原有存量市场带来资金的分流效应,从而导致大盘微调。当前,沪深两市有2000余家上市公司,20万亿元流通市值;发行上百家公司,融资千亿元左右,对现有的市场容量来说,在短时间内消化并不是一件难事。同时,从股市角度看,一个市场要想正常运转,也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现在准备发行股票的公司多数集中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板块,这样的公司发行并上市,实际上是给市场增添新的投资品种,本质上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参与到股市。
  按照常理,新股发行是双赢事件。现实中,新股发行为何让投资者如此厌恶?笔者认为,投资者并非厌恶IPO,关键是现实与期待中的IPO存在差距;同时,新股“三高”等顽疾悬而未决,哪怕公司再烂,只要迈进上市的大门,都会鸡犬升天。年初IPO重启后,首批上市的企业已有不少接近或跌破发行价,这些股票在上市几天后,基本都实现了股价翻番,多少股民被深深套牢。
  同时,如何真正做到市场的“有进有出”,建立完善的退市机制也是投资者忧虑所在。一个市场如果“只进不出”,“好苹果”也会被少数“烂苹果”影响价值。日前,央企第一股*ST长油宣布退市,成为央企退市第一股,让市场看到退市制度的成效。但与美欧等成熟资本市场比,国内的退市之路还需要更多突破。比如,从2001年退市制度实施至今,仅有70多家公司退市;因连续亏损退市公司不足50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不足2%,这与欧美8%左右的年退市率相比,相差甚远。与国外主动退市为主相比,我国的主动退市比例不足一成。
  IPO本身是无罪的,关键是退市等市场机制不健全在作祟。如果监管层能从源头把好上市公司质量关,从根子上消除制度漏洞,IPO一定会被投资者接受。
  资本市场不但要有投资功能,正常的融资功能也必不可少,每次IPO来临都让市场来一次“垂直落体”,这本身不是一个成熟资本市场的表现。“IPO恐惧症”是对监管层的一种鞭策,等哪天“恐惧症”消除了,市场的改革也许才能说真正到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