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论文,查了一些网上的资料,发现网上对于面板数据的随机效应模型介绍很少(主要指实际操作方面的)。作为用惯了时间序列分析的我来说,面板数据很多问题不懂。我这次写的论文在H检验后确定了是随机效应模型了,但是之后是不是还要做F检验呢?这个好像没怎么说。按照张晓峒老师的课件说法F检验是为了检验是否存在个体固定模型,这样的话我的随机效应怎么继续下去?用FGLS法吧,完全不知道怎么操作,网上全都是个体固定模型的操作。有人说随机效应后还是要F检验的,来确是个体随机效应变截距还是混合,但是这样的话我就要把个体随机效应变系数也做了知道S1、S2、S3之后才能确定选哪个,现在做到个体随机效应变系数就做不了了,显示random effects estimation requires number of cross sections > number of coefs for between estimator for estimate of RE innovation variance。好吧,现在老师老在催,对于面板数据小白来说我都要疯了。
[size=169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