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421 2
2008-04-06

杨支柱:独生逻辑将走向两对夫妇生一个孩子

作者按:本文是19913月根据寒假见闻抒发的一点感想,原题为“关于计划生育”,2001年在“问题与主义”网站张贴过。现在看来,本文的问题远不只是对老龄化的计算过于粗略。说毛泽东时代鼓励生育,证据还不如说毛泽东搞计划生育的多。“农村的人口素质就总体而言比城里低得多”这样的说法含有歧视成分,而且也不符合事实——农民在人格独立和吃苦耐劳精神上明显比城市户籍者优秀,虽然这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而非独生的农民子女相对于城市独生子女,除了读书较少和在城市里缺乏关系网之外,在其他方面几乎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本文对将来“让两对夫妇或三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预测,相对于后来上海市奖励不生育的做法和纪宝成先生奖励不生育的“人大会”讲话,也显得太缺乏想象力。保留本文的目的仅仅在于用这个事例来表明我的三个看法:第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及其后果之坏,无论你有多大想象力,也不可能把它想象或预测得更坏;第二,我从19913月就反对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却到2006年底才在易富贤、何亚福等人的感召下投入较多的精力,虽说知易行难是常事,仍不免心中有愧,以后当竭力补救;第三,人不是神,认识错误或肤浅没什么难为情的,承认并改正就是。

()

现在中国的计划生育,动不动就赶猪拆屋,将人捉住强行结扎。前两年听说某个地方的乡干部到所属村捉人结扎,有一对超生的夫妇闻讯逃走,结果他们未出嫁的哑巴妹妹给强行捉去结扎了。听了这样的事真是哭也哭不出来,笑也笑不出来。

()

现在中国的计划生育,动不动就赶猪拆屋,将人捉住强行结扎。前两年听说某个地方的乡干部到所属村捉人结扎,有一对超生的夫妇闻讯逃走,结果他们未出嫁的哑巴妹妹给强行捉去结扎了。听了这样的事真是哭也哭不出来,笑也笑不出来。

生孩子是婚姻的自然结果,是个人最起码的权利之一,甚至是动物最起码的“权利。”然而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国人,却起码的权利都没有,他们不能决定自己要几个孩子。

  不错,孩子生多了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但是经济发展速度与最起码的人权比较起来,究竟哪个重要呢?那些没有搞过强制计划生育的国家,是不是都亡国灭种了呢?最起码的人权被剥夺,人不被当人看,还哪里来的生产积极性呢?最后,造成中国人口爆炸,又是谁的责任呢?

  人们想把一头猪养成肉猪的时候,就把母猪按在地上劁,把公猪按在地上割,并不问猪是否同意。现在中国的强行结扎,也不问男女是否同意,按在床上一刀了事,这跟劁猪或割猪有什么区别呢?

  有过之而无不及!猪的被劁被割,并非来自它的同类,而是来自比它高级的人类,是物竟天择、弱肉强食的结果。而人的被劁被割,却来自他()的同类。当“国家”需要炮灰的时候,生育受到鼓励;当“国家”需要经济发展速度的时候,有生育能力的人被捉起来强行结扎。要你生孩子就得生,不要你生了你就得挨劁受割,没有商量余地!

()

    在城里,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

    在城里,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

  假定两代人相隔25周岁,那么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三代人以后,一个10岁的孩子有两个35岁的父母,四个60周岁的祖父母,八个85周岁的曾祖父母,由于人均寿命没那么长,曾祖父母多数已去世,但两个总还是有的吧,别忘了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正在延长呢!  于是平均一个儿童两个青壮年六个老年,也就是说儿童、青壮年人与老人的比例是1:2:6。这样的社会当然是非常安定团结的。但是生机呢?活力呢?不但你走在大街上、商店里、电影院里碰到的到处是老人,而且政治舞台上活跃的也将是老人,各种社会政策也都是为老人服务的政策。

于是平均一个生产者要养活3.5个消费者。当然,老人们可以说他有退休金, 不需要儿女养活。但是退休金是哪里来的呢?你总不能在几十年前就把你老年所需的各种消费资料都生产好了储存起来吧?就算你能,中国也没有这么多土地给你修仓库!

为了防止进一步人口老化,那时也许一对夫妇可以生两个孩子了,或者不搞强制性计划生育了。但是在改革政策放开的头一二十年内,儿童的数量翻了一翻,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便不再是1:3.5,而是1:4了。

 ()

  在城里,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

 ()

  在城里,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

  一个孩子,父母祖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当然不会缺吃少穿,也不会因贫困而中途辍学,所以一个个看起来倒是挺健壮、挺聪明的,虽然有少数因为营养过剩而肥胖起来。但是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却是大成问题的。首先是没有兄弟姐妹,遇事不能跟同龄伴侣商量,容易变得孤僻;其次是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个人为中心,极端自私,依赖感强,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在农村,虽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但生两个也是允许的,有的人甚至生了三个、四个,因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显然比对城市居民的控制弱得多。农村的人口素质就总体而言比城里低得多,除了文化教育的落后之外,还因为素质较高的农村人口都通过考大学、参军后提干等途径进了城市。让素质低、教育条件差的人多生,却让素质高、教育程度高的人少生,这对全民族人口质量的影响如何,是不言而喻的。

  说得夸张一点,我们未来社会的人口质量将是:文盲半文盲加心理变态患者。

  性比例失调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但并非全由计划生育政策所致,所以这里就不

多说了。

()

()

    计划生育政策隐患这么大,还要不要搞下去?要搞下去,而且还要长久地搞下去,世世代代搞下去。

    计划生育政策隐患这么大,还要不要搞下去?要搞下去,而且还要长久地搞下去,世世代代搞下去。

  你知道最近十余年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为什么改善了吗?因为改革开放?那不过是骗骗你们的。说句心里话,中国人最近十余年来生活的改善,得力于改革开放少,得力计划生育多,得力于毛老先生的鼓励生育更多。在毛老人家的时代,一对夫妇要养三、五个孩子,还要养半对老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大约是1:3。现在呢, 数对夫妇养一对老人,一对夫妇养一到两个孩子,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是1:11:1.5。干活的人多了,吃饭的人少了,生活自然会改善。如果不信,你再养三、五个孩子看看,看你的生活比五、六十年代好多少!

正是计划生育政策,才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是计划生育政策,才突出了十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不搞计划生育,行吗?

人口老化以后还要不要搞计划生育?更要搞。那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比例已经十分不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必须花更大的力气防止消费者比例的上升。但是你无法把老人杀掉,这不仅不人道,而且那时是老人政治。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让生孩子,或者把胎儿杀掉。

  至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要承受更大的人口老化的压力,管它呢!两眼一闭、两脚一蹬之后,即使洪水滔天,也与我无关了。何况,这些孩子以后还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控制消费者比例的进一步增长,他们可以让两对夫妇或三对夫妇生一个孩子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11 14:33:00

同一楼主的观点,人类不应该自持甚高而蔑视自然法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1 14:43:00

养小孩不是养猪,别拿国家老龄化说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