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发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报告中显示,特斯拉利润亏损竟达到4980万美元。这不仅远远高于去年的同一阶段的亏损比例,而且也由于在中国市场的拓展受阻,很可能会使特斯拉发展遇到瓶颈期。其中,特斯拉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原本是奔着市场扩张与品牌增值而来的,而不巧在国内未达到目的。不仅在轰动性的北京车展上找不到特斯拉的踪影,而且也在市场准入等方面,并未被一些市场以礼相待,这确实有些耐人寻味。

对于特斯拉要在中国市场拓展,显然是与其在美国市场的高歌猛进不无关系的。如果从简单的市场比较来看,特斯拉能够引领美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就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对国内汽车市场也有着通吃的实力。然而,特斯拉并没有意识到,由于自己并不了解中国汽车市场的国情需求以及车内外因素易对车市的影响,所以,只是按部就班的将美国化经营模式移植过来,除了容易会碰一鼻子灰以外,更会让特斯拉意识到,在国内走捷径的如意算盘是打错了!甚至可以说,只有在新能源市场建立之初,用诚信与品牌创新,才能够更加适应国内汽车市场。
特斯拉为何在国内市场玩不转
可能,如果按照特斯拉进入国内最初的设想,以为只要学会加大投入与玩转高档次消费群体,就以为可以分分钟搞掂国内市场。谁曾想,他们这样的做法可能在前些年会有些市场,但在现实阶段,这样的做法越来越玩不转了,这就是很好的说明了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变。究其原因就在于,特斯拉并没有厚重的汽车制造基础,自然就谈不上汽车文化的传播。这样在新能源制造领域的“暴富”车企,很可能让国内市场对特斯拉的经营方式不感冒!这恐怕就是特斯拉对国内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
特斯拉能够在汽车业攀升的如此之快,不仅跳过了汽车制造的基础,而且也在经营上受到股市方面的影响过大,以至于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发展资金与经营捷径问题。这样的做法,在美国这样一个以股市为经济基础的国家可能会轻车熟路;但在国内股民饱受股市困扰的情况下,自然就没有先天优势可言了。其中,人们也会因此联想到,特斯拉投机的因素过多,并不符合靠踏踏实实技术积累而赢得的口碑!而在经营方面,特斯拉靠技术嫁接成功的制造模式,很可能对国内不存在任何的积极影响。所以,特斯拉能够在国内问题不断也就自然而然了。
特斯拉“满招损”的原因在哪
在国内汽车市场逐步向新能源汽车开放的时候,虽然作为主要试点的各个城市都以电动车为主进行推动。但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电动车之一的特斯拉,却并不能被更多市场接受,这本身就是值得商榷的问题。这是因为,特斯拉过于高端化,尽管他们在定价上出现极大的落差与反复,但还是容易被国内消费者对其信任上打了不小的折扣。而另一方面,特斯拉正赶上国内的反腐与公车改革,这样的高端车要大张旗鼓的进入,显然是不合适宜的。所以,无论是出于何种的考虑,特斯拉的运气都是非常差的。
应该说,特斯拉之所以敢在国内与其它企业叫板,就是因为他们在美国市场的如日中天,使其养成了目空一切的习性。有了这样的形式上的成功,内心膨胀的特斯拉就以为可以俯视自己的竞争对手,这确实是特斯拉打错了算盘。毕竟,中国市场的消费环境与竞争的多元化举世无双。作为新能源单极技术的制造,显然需要先学会适应市场与消费环境,才可能对未来的进入有益无害。如果,特斯拉还死抱着高贵与傲慢不放,不仅会在市场上容易被看扁、就连对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也很可能会起到不积极的作用,这恐怕才是特斯拉要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了解中国国情的主要原因。
客观的讲,特斯拉的成功尽管并非偶然,但比较起一百多年的国际汽车制造来说,特斯拉又过于小儿科了。所以,尽管凭运气使特斯拉找到了一款容易被认知的高档产品、也找到了一种容易被接受的经营模式,但这些都是为进入到世界性竞争过程的单纯制造。恐怕,特斯拉也只有先经历中国式的汽车市场洗礼,才能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越发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特斯拉中国市场的碰壁,或许对特斯拉以及国内新能源制造企业都并非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