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393 6
2008-04-09

刚刚在一个普通的高校教书,自己以前经济也学得一团浆糊,发个帖子请教一下各位关于初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侧重点。

直观上感觉初级宏观经济学是侧重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理性认识和了解,利用案例等方式增加学生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所用数学知识越来越复杂,相应的难度提升,进而到中级宏观经济学,此时用到一些高中的数学知识和基本的公式推导。到了更复杂的阶段,如跨期优化模型等则可以进入高级宏观经济学。

以前看到过前版主一刹春的一个帖子,比较了各种教材的差异。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4098-1-1.html
个人也认为Mankiw的经济学比较适合初级使用,全书案例较多,也没有公式,更适合初学者。老字号的Samuelson and Nordhaus的经济学也很不错。利用案例和图表的方式进行初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

随着高鸿业先生的《经济学》一统天下,很多学校将此作为初级宏观经济学的教材。问题就来了:
高鸿业学生的《宏观经济学》从内容上看实质是中级宏观经济学(从前版主一刹春的帖子看也赞同这一观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数学推导和模型。作为在此实为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所谓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再开设中级宏观经济学,到底应该如何定位呢?如何定位才能既不重复,又能有新意呢?首先申明,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中级宏观经济学讲Romer的Advanced Macroeconomics也是不现实的选择。

从教学大纲看各个高校的经济学专业都会有经济学原理和中级宏/微观经济学的课程设置。

不知道人大和北大等高校是如何设置和分配课程教学内容的?希望指点一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4-9 18:13:00
其实,初级宏观和中级宏观其实没有多大区别,这麽说是因为初级和中级讲述的重点都是一致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经济增长理论,并且都是理论的说明和介绍;如果要说区别的话,二者最大的区别是书籍的厚度不一样,因此导致了中级宏观中的内容更加详细,把具体的政策传导渠道、行为准则等介绍的更加细致,让学习的人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至于数学上的东西其实不比初级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5 10:08: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5 10:56:00

建议楼主看看Abel和Bernanke的《宏观经济学》,美国很多高校作为中级宏观教材,去年才由人大出了中文版,内容庞大,比曼昆有深度,数学又考虑到学生实际水平,非常难得的好书。我们原来一直用原版教学,效果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08:1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26 08:16:00

无论哪种“级别”,其实都没有离开经济中的“基本关系”(通常用一组方程表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